鲁肃却道,“他们老了。”
张昭、秦松等人年纪老不老的,乔玮不知道,但对于年少意求进取的孙权来说,张昭的心气的确是跟不上孙权的野心了。
“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啊!”
孙权想在这个节骨眼上夺取荆州,无论是为父报仇还是想要扩大江东的影响力好向汉室谋求更高的爵位官职,其实都只是表面的诉求。
而内里,孙权的心思早就不满足于只是占领江东或是荆州之地。
他要的是这个天下。
这个野心,鲁肃一早就看明白了,所以当年的“榻上对”,鲁肃提出孙权要和刘表、曹操三分天下的战略之后,孙权才会如此倚重鲁肃,无论何事都会和鲁肃商议。
而如今,时势变化,鲁肃也提出了新的“榻上对”,刘表外强中干,已然不足为惧,孙权应当西向入荆州,然后与曹操划南北分治。
此话,孙权深以为然。
天下英雄,当初刘表还能勉强算半个,如今孙权以为对手的也只有曹操。
无论是用兵还是治国,这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也难怪当年许劭见到曹操之后,对其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孙权想要争一争这个天下,将来定然是要和这位可敬的对手碰上一碰。
一想到将来要和曹操交手,孙权的心里便忍不住生出许多兴奋。
而张昭等人的算盘也逐渐显露出来,张昭能支持孙家占领江东,成为一方诸侯。
可他却要坐江东而观天下成败之势,不敢支持孙权进取以争天下。
若将来孙权真的和曹操正面对上,都不必多说,张昭等人便是第一批站出来主降好到曹操面前换取高官的人。
孙权是真的有些心寒,在如今那些主守江东观成败的人中,对于谁站这样的立场,孙权都不觉得有什么可奇怪的。
唯独对于张昭,孙权是有些心寒的。
张昭对他来说,有些亦师亦父的威严和情分,可到头来,这个师者不但对孙权毫无信心,甚至二人都不是一条心的。
这么多年的敬重和信任,最终换来如此“不堪一击”的忠心。
张昭和秦松本就是徐州名士,当初孙策留下的幕僚将军之中更是不乏北方人士。
若江东不能成事,他们大可北上降曹,而江东本地的世族更是无伤大雅,无论哪一方赢了,想要治理江东之地,最终还是要启用江东世族子弟。
但孙权不同,江东输了,他的下场便只能自刎认罪于列祖列宗了,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的,都是一样。
而张昭、秦松等人显然完全没有为孙权考虑过后路。
这就是世族。
而孙权的处境,也只有鲁肃能够全然共情,鲁肃并非名门世族出身,无论到刘表还是曹操处,都不会得到重用。
所以,对于孙权来说,眼下竟也只有鲁肃是真正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