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伯疑似真心帮忙的另一个证据是,在我爸妈同意我转校后,二伯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还显得……胜券在握。”
“前几天我才想通,二伯赞成我转校应该是因为他判断我转校后,只要他稍加引导,我大概率会再次被孤立、依然会表现得垃圾。”
“而如果换了学校后没有改善我的垃圾形象,我爸妈对我的失望会更彻底。”
“我本身也会因此更……绝望。”
“但事情的发展严重超出了他的预计。”
“我的新同学们完全没有按照他的剧本演。”
“他的刻意引导落空了。”
齐俐:
“能有现在的成果得感谢你二伯的积极配合。”
“他亲自来到同学们面前,不断加固了他的恶人形象。”
“如果他什么都不做,别来进行引导暗示,同学们可能早就忘记你明示过什么了。”
林柏:
“这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做得越多,破绽越大。”
齐俐:
“自作自受。”
林柏感到了一些解气:
“希望将来他恶有恶报。”
二伯眼睁睁看着一学期快过完,林柏与他的新同学处成了熟同学,有了自己的同龄人朋友圈子,还有了真心关心他的老师。
此时的林二伯知道,如果下学期他还想让林柏被孤立、被同学集体欺负,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绝不可能再只靠偶尔说几句轻飘飘的话便起效。
他必须更深地介入林柏的学校生活,必须做得更多。
然后,他便很难再保持他无辜的对外形象。
或者应该说,他现在就已经引起了一些怀疑。
林二伯不敢让那些显出苗头的怀疑进一步扩展。
对林二伯来说,他自己的形象比林柏的处境更重要。
于是,他放弃了。
他不再诱导外人对林柏的欺辱,而改为只冷眼旁观。
并等待事态出现新的变化、带给他新的机会。
可能是因为已经倾述过一次,这回林柏观察出二伯的新态度后,他没有再独自冥思苦想,而是很快请齐俐及钟朵帮他一起分析。
介绍完当前情况后,林柏先向两位知情者提出自己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