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起凡的妻子在外厅闻讯赶来,隔着帘子要冲进来,却被太监挡住。她跪在门外哭求:“圣上,周王冤枉啊!请您再查查,再查查啊!”
李鸾徽没有回头,只留下一句:“带下去。”
夜色更深。
含元殿外,禁军来去,马蹄杂乱,火把高燃。整座皇城依旧封闭,风声不闻,百姓也不敢多言。
李起年与李起云一同走出偏厅。
两人并肩走了十余步,无言。
直至转过回廊,李起云才慢吞吞地道:“你今日倒是说得漂亮。”
李起年看他一眼,只回:“你也是。”
两人对视片刻,不再多言,走入各自的沉默里。
王不见王,今日交锋,深不可测。
他们都知道——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第136章大风起兮云飞扬【VIP】
李起凡被关进南苑偏殿时,天色已黑透。夜风刮过窗棂,吹动门帘轻响,殿中没有烛火,只有一盏昏黄的宫灯摇曳,映得他脸色灰白。
他坐在檀木矮榻上,额角仍有冷汗未干。
手掌紧握又松开,松开又紧握。
他当然知道,自己为何会被关进来。
不是因为那只厌胜术的玩偶,不是因为那两个孩子的玩闹,也不是因为他们失言说了“我们做臣子”——而是因为圣上。
是父皇李鸾徽。
在在位二十载、驭下极深的皇帝面前,极力拥护自己的兄弟,不将眼前的圣上看作权力的中心,这便是告诉李鸾徽,他就算不是太子也已经有了极其庞大的势力。
李起凡越想,便越清楚,他们两个人当然不是“单纯”,“无意”这么说的,他们知道这么说完后李鸾徽的心中所想,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宫宴事故,而是李鸾徽对“权力即将旁落”的本能反应。
他们三人一直都明白,李鸾徽会在他们三人之间选一人作为太子。
朝堂动荡,边疆不稳,他也老了,需要确立储君来安天下。但李鸾徽心中又偏执又多疑,不容任何人触碰他尚未松开的权柄——哪怕是他自己钦点的三位皇子。
后唐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李鸾徽害怕“太子之势”成于未立,他害怕皇权未交,众臣已趋;他更加害怕,有人要借着“未来”的名头,提前建构一个他无法控制的政治中心,将他完全架空。
李起凡心如刀割。他知道,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那个“未来的太子”。
他监国多年,稳重持礼,皇帝一直将政务慢慢交给他处理。文官依附他,边臣尊敬他,甚至太医院的大夫都开始将圣上的身体状况一一禀告于他。
可正是这样,才让他跌入了父皇的忌惮之中。
哪怕只是一个玩偶,一句言辞,一个臣子眼神里多出的几分敬畏——
那都是在动圣上的“根基”。
今日接风宴上的一切,正中下怀,将他推入风暴中心。
更何况,今日李起年和李起云,偏偏还说了那样一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