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平静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一介笔杆子出身的文弱书生不配管你工部的事?”
董颢吞咽了一下口水,额头沁出细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发白的袖口。
林佩道:“钱江湾沉船一事,就算有些刁民蛮横无知阻碍新法,刑部也已经断了案子,让心怀侥幸之人不敢再顶风作案,你说淮扬大户不肯借粮,这事我亦向你做过担保在秋兑之前一定借到,剩下的总没那么难了吧,怎么你去年能运一百五十万石,今年一半都做不到?”
董颢道:“这都是今年修订了漕运法的缘故……”
林佩道:“你可以走了。”
董颢道:“林相,你听下官解释,下官绝不是那个意思。”
林佩道:“你可以走了。”
董颢一顿。
第89章漕运(二)
竹帘一掀一落。
董颢走出去时,张济良走了进来。
“这,诶。”张济良笑的时候嘴边总会挂起两个酒窝,看起来与人亲和,“董尚书走得匆忙,不及照面。”
林佩道:“张大人坐。”
张济良稍显犹豫。
林佩指了指适才董颢坐过的交椅:“就坐这儿。”
张济良应是,坐下。
林佩道:“看来朝廷举大计还是要多多听取部院堂官的建议,你看,由于我擅自改动工部的规程,今年一百万石漕粮估计只能运达一半,年末我还得向陛下请罪。”
张济良道:“林相,律法要修,漕粮也要运,为了完成今年供给平辽总督府的军需,下官斗胆有一个提议。”
林佩道:“你说。”
张济良道:“情况迫在眉睫,要不就按工部往年的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林佩笑了笑,让温迎拿出漕运图。
从地方锻炼出来的官员都是一坛老酒,封在坛子里看不出名堂,倒出来却酱香浓郁。张济良和李良夜一样干练,但比起李良夜的醪香古冽,他的风味更似绵刃藏锋。
几人起身走到图前。
“下官在平北八年,对北直隶境内的漕粮转运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与工部的配合也一直很默契。”张济良笑道,“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几座仓里有些储备粮,距离京师又近,一般来说不用也就自然损耗掉了,我们直接把它搬走,可解燃眉之急。”
林佩不点破,和颜悦色道:“好,张大人说的正合我意,就如此办。”
第一座仓库是位于通河起点的尹仓,第二座中游的吴仓,第三座是靠近京畿的张湾仓。
这些仓库在查军火案时就被记录在案,只是风口过去没有多久又神不知鬼不觉地运转起来了,张济良得林佩点拨之后,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等此刻派上用场。
通河尹仓前的一条水沟月下静流。
五更梆子刚敲过,张济良带县里衙役持令箭撞开尹仓大门。守仓老吏揉着惺忪睡眼,账本才翻到甲字号库,上百辆粮车已装满新米。车辙印在晨霜上轧出深痕,不出一日,库中的三万石的粮米尽数被征作“长安官道修路”所用。
同日,吴仓。
漕运司的兵丁们劈开木板上的封条,目之所及全是没盖验讫章的粮袋。守仓的问情,漕运司拿出一纸公文贴在门上——“此仓中粮米专供淮水船坞修造用”。河边一批空船靠岸,船工赤脚踩进齐膝的河水抢运,接连数日,粮袋在船上垒成一堵墙,舱中八万石全部被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