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中。
他不仅查阅了大量的国内文献和内部资料,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许多国外主要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他将这些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去粗取精,提炼观点,并结合华国国情和党的实际,撰写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关于新时期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的专题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视野开阔,分析透彻,观点新颖,对策务实,不仅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最新动态,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例如,他提出要构建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化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改革创新能力、以及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作为衡量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他还提出,要进一步畅通党内民主渠道,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更具突破性的是,他结合自己在东江省推行“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大胆地提出,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将一些不应由政府承担的事务性管理职能,逐步剥离出来,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从而让党和政府能够更加专注于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这份报告,在课题组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由周衍亲自进行了汇报。
起初,很多人并没有太在意这个由“边缘人物”提交的“资料汇编”。
但随着周衍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阐述,以及报告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的视野、独到的见解和务实的精神,会议室内的气氛,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
那些原本漫不经心的课题组成员,开始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甚至露出惊讶和赞赏的表情。
就连一直对周衍持保留态度的郭立民,在听完周衍的汇报后,也不禁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不得不承认,周衍这份报告的质量之高,思路之新,远超他的预期。
特别是周衍提出的那几点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建议,更是让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这些观点,如果真的被采纳,并写入最终的课题报告,那周衍这个“边缘人物”,无疑将会成为整个课题组中最耀眼的明星!
这,绝不是郭立民愿意看到的。
然而,课题组的组长,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在听完周衍的汇报后,却当场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衍同志这份报告,做得非常好!有理论深度,有国际视野,更有实践思考!特别是提出的那几点政策建议,很有启发性,也很有针对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吸纳!”
主任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无异于给了周衍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会议室内的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年轻的副局长身上。
周衍,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功底和过人的才华,终于在京城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初步露出了锋芒!
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绝非等闲之辈!
而郭立民,此刻的脸色,则变得有些难看起来。他知道,自己想压制周衍的图谋,恐怕是要落空了。
一场围绕课题研究主导权的暗中较量,似乎也因此而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