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惰性。
既然只要做十几秒的高潮,为什么不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精华片段,歌曲的其他部分只要重复再重复。
变个调,或者套个万能和弦,多省功夫?
后世的短视频时代,标准更加的极端。
十五秒?
十秒?
五秒?
不!
只有三秒,乃至一秒。
不够抓人?
直接划过,换一批!
而专辑、歌曲的逻辑和彩铃、短视频截然不同,即便是概念专辑稀少的当下,各种编曲、编配、混音等等技巧,都要花费大量的心思。
大量的巧思。
慢工出细活。
如果要出一张概念专辑,耗时更久,花费的精力更多。
李杰现在做的专辑在‘外人’看来,那就是吃力不讨好,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发传统专辑?
“我已经六岁,走在田野里,一个不小心扑倒在水里,该怎么办,弄脏了新衣,弄坏了玩具,爸爸会生气,妈妈会着急,该怎么办,
站在春风里,大声哭泣,该怎么办……”
录音棚内,听着音响里传出的人声,老歌和小柯,以及旁边的李戒都在那不住点头。
这声音控制力。
牛逼!
一点都不干。
这还是开录的第一遍,几百万的音响都听不出什么瑕疵,单凭这气息控制能力,‘卡子’就不像一个摇滚歌手。
太强,强的可怕,比吃了CD还猛。
都不怎么要缩混。
人家自带混响,感情还特别充沛。
这唱功,唱摇滚浪费了,应该唱流行,唱R&B,不过,他们也只是想想。
如果李杰真跑去唱流行、唱R&B,最不能接受的,恐怕还是他们几个。
那种感觉就像是祖师爷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