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白牌的MP3播放器,价格直逼百元大关,这个新年,很多青少年都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MP3。
然后。
那些撑起唱片工业半壁江山的实体唱片成了过时的‘负担’。
谁带CD机出门?
又笨,又重,还不时髦。
想要导出来MP3格式还需要光驱,要光驱就要电脑,04-05年的电脑,普通一点的都得2-3千。
贵的四五千,七八千。
买完还得装宽带,一条1M的宽带,一年得一两千,还有什么装机费,贵的要死。
为了买MP3配一台电脑,那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与MP3市场类似的还有手机市场,时间跨入千禧年,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眼下一台手机已经不要一万多,也不要七八千,四五千,两三千就能买一台还不错的手机。
再便宜一点,一千多的也有。
1-2千的手机也是市场上最主力,最畅销的机型,手机的大规模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彩铃业务的发展。
2005年1月13号。
又一家主营业务是彩铃的公司【华友世纪】成功赴美上市,由此可见,资本市场有多看好彩铃业务。
这踏马就是唱片行业的救命稻草啊!
冲!
给我冲!
不过。
也有一部分唱片行业内部的人对彩铃不太感冒,有些歌手甚至拒绝把自己的歌传到彩铃平台。
太毁歌了!
彩铃歌曲的逻辑和唱片时代的歌曲完全不一样。
它要的是抓耳!
它要的是一段旋律,一个片段,创作彩铃神曲的套路跟日后的短视频有点相似。
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plus版本。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只要高潮部分够抓耳,够洗脑,单曲本身就能火。
人都有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