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体系,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从汉代以降的世家,到隋唐的门阀,再到明清以来的宗族,主要服务于生存保障对抗天灾人祸、械斗自保和秩序维持。而现在,”
李乐停了停,眼神变得异常锐利,“在市场化、全球化冲击下,它的核心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漂移,转向服务于资本积累和风险转嫁。”
“哦?”梅苹镜片后的目光一亮,“具体说说。”
李乐拿起桌角的茶杯,“好比这个杯子,以前它主要用来盛水和当秤砣压咸菜。现在呢?陈言响们把它变成了什么?”
他手指虚点着杯子,“第一,融资工具。基于宗族身份的内部信任,让非正规、甚至灰色的集资行为变得可能且高效。陈厝祠堂那个陈猛甲放贷,本质都是利用宗族信用绕过银行风控。粤东那个玩具厂集资也是同理。”
“这种融资成本低,依靠的人情债,但风险完全内部化,一旦崩盘,血亲反目,破坏力极大。”
蔡东照举手,“诶,你说慢点儿,我笔头没你快。”
“呵呵呵,成。”李乐笑了笑,放慢语速,“第二,商业信用背书。”
“比如跨国的产业链能运转,核心是海外宗亲对国内同姓的天然信任,降低了跨国贸易的信任成本和交易摩擦。但这种信用是封闭的、排他的,阻碍了更广泛的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也容易滋生内部垄断和寻租。”
“第三,风险转嫁载体。”李乐的声音沉了下来,“许多事件是将风险,转嫁到宗族集体这个壳上。”
“一旦出事,板子先打在集体身上,他个人和背后的宗亲网络反而有了缓冲层。宗族,成了最好的防火墙和白手套。”
“所以,现代的宗族的重构演进,内核是传统信任资源被现代资本逻辑征用和异化的过程。它不再仅仅是温情脉脉的互助组织,而日益成为一个服务于特定群体资本扩张、并承担相应风险的类公司化架构。”
“而反过来,我们看到林厝之所以显得健康,恰恰是因为林国栋代表的基层组织,强行切断了宗族权威向资本积累和风险转嫁领域延伸的触角,把它摁回了文化仪式的范畴。”
“这个,才是我们基于社会学角度,以及政务院政研室,引导这个课题的工作方向,和需要深入挖掘的东西。”
一番抽丝剥茧的话,点明了现象背后的资本逻辑异化本质,更清晰地阐释了林厝、陈厝差异的根源。
房间里落针可闻。
许言捏着钢笔的手有些沉,他是第一次如此直观清晰地看到李乐思维框架的宏大与犀利,那绝不仅仅是杂书野史喂出来的机灵,而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深刻洞见和极具穿透力的分析能力。
蔡东照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为一声由衷的“靠北啊。。。。。。”
姬小雅则满眼小星星,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词。
梅苹深深看了李乐一眼,那眼神里有赞许,也有一丝复杂的了然。
只不过刚要开口总结,房门被轻轻敲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