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最新 > 第1624章 我有一个盆友(第3页)

第1624章 我有一个盆友(第3页)

“至少,先去探探路,摸摸对方的底牌和心理价位。但最关键的第一步,是需要一个合适的买家角色的出现。”

李乐看着荆明眼中那混合着学者热忱与现实无奈的微光,又瞥了一眼张凤鸾那依旧不忿却同样关注的神情,慢慢坐直了身子。

“荆师兄,你和脏人一唱一和的,兜了这么大一圈子,从竹简敦煌卷的价值,骂到卢芹斋,再分析遍回流的路子。。。。。。可我绞着,你这心里头,盘算的不止是买回来这么简单吧?这里头,是不是还有别的想头?”

荆明闻言,先是一顿,随即嘴角慢慢扯开一个极淡的弧度,转头看向一旁兀自龇牙的张凤鸾,“诶,瞧见没?我就说么,瞒不过这小子。他这鼻子,灵得很。”

张凤鸾含混地“唔”了一声,翻了个白眼,“所以唔佛了吧,对他就得鸡来鸡去。”

荆明转回头,两手压着餐桌,“确实不止是买回来那么简单,也不是只这几件东西,我是想。。。。能不能借着这次机会,摸索一条新路子。”

“新路子?”

“嗯。你说依法追索,难如登天,商业回购,推高物价,还可能刺激黑市,捐赠又卡在高额税费上。国家现在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每年那点文物回收专项资金,撒胡椒面都不够,不可能指望这个买回所有好东西。国力还没到那个份上,看人脸色,说话不够响,钱包也不够鼓,还得被当冤大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怎么办?干看着?或者就靠几个爱国富豪零星地、天价地往回买?那不成样子,也绝非长久之计。”

李乐没插话,静静听着。

“我的意思是,能不能由民间资金先行出面,进行商业谈判和收购,但这个民间资金,不是散兵游勇,它的背后,最好能有清晰的、正当的最终归属指向,比如,某家国家级或重点大学的博物馆、图书馆,或者有资质的公立研究机构,像敦煌研究院的樊老师那边。”

“而且,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民间收藏机构或者个人出面,灵活,谈判空间大,不那么扎眼,不容易被抬价,别当冤大头。”

“第二,东西回来,最终是进入公立收藏研究机构,公益性质明确,这本身就具有示范效应。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荆明抿了抿嘴唇,目光扫过李乐和张凤鸾,“我们可以尝试争取由这些官方或半官方的学术收藏机构,出面去向海关、税务部门申请,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和一些关于珍贵文物入境的特殊政策,尝试申请减免关税和增值税。”

“如果这条路能走通,哪怕只是为这一批东西特事特办申请下来,其意义就远超这批竹简和文书本身。”

“不仅仅是为国家抢救回一批珍贵文献,更是一次极有价值的实践。它的整个流程——如何谈判、如何交易、如何申请免税、如何最终入藏公立机构,都可以形成一个详实的案例。”

“这个案例表明,除了硬碰硬的拍卖和艰难的依法追索,还有这么一条相对灵活、可能降低整体成本的回流途径。民间资本可以先行,官方机构最终接手并尝试解决政策瓶颈。”

李乐恍然,“荆师兄是想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

“是。如果能籍此成功推动一两次,哪怕只是个案,就有可能引起更高层面的重视,促使相关部门研究、探讨,甚至最终出台一套更清晰、更有利于公益性收藏单位接收海外捐赠文物的免税实施细则或临时通道。这才是真正能惠及后世,让更多流失国宝找到回家之路的治本之策。”

“说白了,”荆明直起身,“我贪心的不止是那几百枚竹简、几卷文书,我更想看看,能不能借着这东西,给后面无数还想回来的国宝,蹚出一条稍微好走点的路来。哪怕只是刨出个小道,也值了。”

几句话,却像一根线,把那些散落的历史沉重、现实困局、和一丝不甘心的企图心,串在了一起。

李乐沉默了片刻,抬眼,看了看荆明,又瞟了一下张凤鸾。

“明白了。”李乐缓缓点头,“你这不止是谋一域,是在谋全局。哪怕只是个小切口,也想试试能不能撕大点。”

“路子,我觉得可行,可以试试。但具体操作起来。。。。。两步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