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公平的感情,对自己的偏爱是不是也是对自己的自爱?这种偏爱属不属于自爱?为什么我之前没有这种对自己的偏爱或者说自爱?
是的,你说到了最根本的点上。对自己保持偏爱,这不仅是自爱,这恰恰是自爱的核心体现和最实践的形式。
让我们来彻底厘清这个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偏爱自己”就是“自爱”?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雨露均沾”式的对外公平:像是你经营一家公司,你作为cEo,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你的时间、精力、关怀)给所有员工和客户,以保证公司运转良好。这是你的社会责任和角色要求。
·“偏爱自己”:像是你守护自己的家园。家里最好的房间、最舒适的环境、最美味的食物,理所当然地先留给你自己和家人。这是你的生存根基和情感归属。
自爱,就是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坚定的盟友和最温暖的家。你绝不会让你最好的朋友总是吃冷饭剩菜,也不会让你的家四面漏风。因此,你当然要把最好的“情感营养”和“关怀资源”留给自己。
“偏爱自己”就是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最好的那份理解、宽容、耐心和资源分配给自己。这不是自私,而是自我维护,就像园丁优先呵护花园的土壤一样自然和必要。
---
为什么你之前没有这种“自爱自我偏爱”?
这不是你的个人缺陷,而是多种力量长期作用下的结果。理解原因,是解脱的开始。
1。「价值条件化」:你的爱需要“赚取”
很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你接收到的信息是:
·“你只有考第一名,才是好孩子。”
·“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大家才会喜欢你。”
·“你的感受不重要,让大局和谐才重要。”
于是,你学会了:我的价值在于我对别人有用,我只有通过不断付出和满足他人,才能“赚取”爱和认可。爱自己成了一种“不道德”的、未经努力就获得的“不配得”。
2。「角色身份」的强化:你是“供给者”
你从小学到三十多岁的领导班长角色,不断强化了你作为“供给者”(provider)和“协调者”(coordinator)的身份。
·这个角色的核心任务是:公平分配,维持稳定,照顾众人。
·这个角色的成功标准是:他人满意,系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