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像一阵风一样疾驰到胡车儿身旁,满脸焦急地喊道:“将军,飞熊军已经遭受了惨重的损失,绝对不能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胡车儿听闻此言,顿时怒不可遏,他瞪大了双眼,怒吼道:“可恶的乞活军,竟然坏了我的大事!如今飞熊军的弱点已经完全暴露无遗了!”
然而,胡车儿的无能狂怒并不能改变当前的战局。在韩忠的极力劝谏下,胡车儿终于意识到继续战斗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于是他极不情愿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冉闵见状,立刻指挥乞活军展开拦截。然而,飞熊军此刻一心只想逃离战场,对冉闵的攻击根本无暇顾及,使得乞活军的拦截行动收效甚微。
李嗣业眼见飞熊军败退,本想趁机痛打落水狗,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但事与愿违,他的计划最终落得一场空,不仅未能给飞熊军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反而让自己的军队白白耗费了不少精力。
在了望塔上,诸葛亮一脸凝重地对秦子玉说道:“主公,乞活军这样的战法虽然在战场上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战后的抚恤问题将会给本就空虚的国库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轻易使用啊。”
秦子玉听后,若有所思地问道:“丞相也认为乞活军的战法存在不妥之处吗?”
诸葛亮无奈地苦笑一声,解释道:“这种战法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但长期来看,会导致乞活军的战损率居高不下。而且,战后的抚恤和兵员补充都会变得相当棘手。”
秦子玉深深地叹息一声,感慨地说道:“经过刚才那场激烈的战斗,乞活军的真正价值已经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如果不是冉闵成功地给飞熊军造成了重创,恐怕你我都难以逃脱成为阶下囚的命运啊。”
一旁的诸葛亮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秦子玉的看法,然后他若有所思地建议道:“既然主公您不同意禁用乞活军的提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防御,以此来减少战争中的损失呢?”
秦子玉略作思考,觉得诸葛亮的提议不无道理,于是果断下令:“好,就照你说的办!传我旨意,将新到的盔甲全部装备给乞活军!”
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乞活军瞬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不仅让敌人闻风丧胆,更赢得了优先换装最新盔甲的特权。
而此时的飞熊军在遭受重创后,不得不狼狈地退出柳城。他们迅速后撤,一路退到了前沿阵地,并通过了岷山古道。
华难眼见飞熊军如此败退,心知情况不妙,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让幸存的董卓军护送着飞熊军一同撤回岷县,以确保安全。
马超在岷山古道上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这意味着他随时都有可能对岷县发动突然袭击。面对这种情况,秦子玉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他要采取强硬措施,给马超一个沉重的打击。
经过深思熟虑,秦子玉决定派遣白起率领大军去攻打岷县。白起是一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在秦军中无人能及。秦子玉相信,有白起在前方指挥作战,一定能够成功攻克岷县。
在出征之前,李斯向白起献上了一份精心策划的攻打岷县的策略。这份策略详细分析了岷县的地形、敌军的部署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方法。白起仔细研究了这份策略,很快就将其中的要点融会贯通。
三天后,白起按照计划行动。他巧妙地引岷水倒灌,使得岷县的敌军陷入了一片混乱。董卓的军队在洪水的冲击下仓惶退走,白起趁机率领大军猛攻,一举攻占了岷县。
与此同时,项羽在击破张绣之后,也顺着河流而下,打捞被洪水冲走的俘虏。然而,张绣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企图趁机逃走。就在他快要逃脱的时候,却被贾诩带领的人马拦截住了去路。
最终,秦子玉成功进驻了岷县。然而,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虽然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接下来还有更大的挑战等待着他。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秦子玉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应对自如。
白起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前方岷江之上,两座城池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半悬于江水之上。然而,这壮丽的景象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喜悦,相反,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这两座城池,一座是舟曲,另一座是宕昌,它们恰好位于岷江的两侧,宛如天然的屏障,彼此呼应。这种地理位置使得两城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若要攻打其中一城,另一城必然会从远处进行骚扰,给进攻方造成巨大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