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门第如何,家风要正、不纳妾,婚后最好能留在京师。”
这是董氏对未来亲家的要求。
既是兄嫂已经在着急慧娴慧妍定亲的事儿,那她心里也就有数了。
当即,维珍就吩咐小池子去仔仔细细打听武家的底细。
若是武家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的话,那维珍当时就会通过耿格格婉拒武格格了,既是如今维珍主动跟李母提起,那很明显维珍对武家的情况还是满意的。
“武格格的父亲武柱国曾任山阳县知县,因为官正派清廉,颇受当地百姓爱戴,万岁爷早年南巡的时候,还曾御赐武父一把扇子,上头还有万岁爷的亲笔题诗。”
一把扇子有什么要紧的?
要紧的是万岁爷御赐的,更要紧的,上头还有万岁爷的亲笔题诗。
武柱国是地地道道的汉臣,当时还是个小小知县,能得此殊荣,可见人品官品都是没得说的。
这是维珍最满意的地方。
虽然武柱国后面一直官运不旺,在从五品知州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多年,到现在也没有再挪过窝,但是武柱国任职过的地方,从来都是好评一片。
跟李父一样,都是朝中无人,所以武柱国的官运不旺。
不过说句真心话,论为官能力,武柱国是远在李父之上的。
这个发现让维珍十分意外又满意。
嫂子说不拘对方门第如何,维珍也觉得门第并不要紧,但是最好的还是门当户对。
即便是三百多年后,门当户对其实还是组成稳定婚姻的重要基础,低嫁了,要担心对方会不会是凤凰男,结婚是不是在精准扶贫,而高嫁,难免又有因为底气不足在婚姻生活里忍气吞声的担忧。
武家跟李家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这样就刚刚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样让维珍满意的就是,武家没有纳妾的传统。
武柱国父子都没有妾室,因此家庭关系简单又相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