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白,这桩婚事背后的意义远不止是开国勋贵之间的联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为她的儿子鲁王就藩济宁府铺平道路,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到这里,郭宁莲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涩。
她理解父亲和两位兄长的良苦用心,但同时也为自己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
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事情,她却发现自己竟然难以开口说出心中的想法。
郭英注意到妹妹的表情有些闷闷不乐,不禁感到十分诧异,他连忙解释道:“妹妹啊,你可别小瞧了戈家。他们可是从龙渡江的大功臣呢!不仅在济宁卫有深厚的根基,在济南卫也有不少门生故旧。这门亲事对我们郭家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啊!”
郭英满脸自信,他笑道:“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有了戈家这层关系,咱们外甥在整个山东的地界岂不是可以横着走了?”
郭家在军中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开国六公爵那样显赫,但他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郭宁莲不禁叹息一声:“唉——!只是苦了月怀了。”
听到妹妹如此唉声叹气,郭英却误会了她的意思。
他连忙摆手说道:“不委屈,一点都不委屈,这都是我这个当舅舅应该做的。”
然而,郭宁莲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二哥,我说的不是这件事。”
郭英见状,心中有些疑惑,他想了想,以为妹妹担心的是另一位王爷,也就是朱元璋的第七子,就藩山东青州的齐王——朱榑。
郭英面带微笑地安慰道:“小妹啊,你尽管放心好了。那齐王性情残暴无比,他的两位岳父,江阴侯吴良和安陆侯吴复,虽然这两个老家伙死后都被追赠为国公,但那又如何呢?”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咱们老郭家可不是好惹的!齐王要是敢以大欺小,欺负咱们外甥,那他可得先掂量掂量我和大哥的态度!”
齐王朱榑的母亲是达定妃,他本人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七个儿子。而鲁王朱檀则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两人年纪相差六岁。
齐王朱榑不仅比鲁王年长,而且他还是九大塞王之一,被派往河北开平镇守,也就是后世的唐山地区。
他所管辖的军镇数量众多,远远超过了鲁王朱檀。
为了保障自家外甥的安全,避免他遭受齐王朱榑的欺压和霸凌,郭氏兄弟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他们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的尊严和面子,毅然决定让自家的公侯之女与戈家的长子缔结良缘。
如此一来,郭家的这位未来女婿便极有可能登上济南卫指挥使的宝座。
毕竟,济南府作为山东的省会,其地位举足轻重,而济南卫指挥使这个职位更是至关重要。
倘若有一天,齐王与鲁王之间真的爆发了正面冲突,那么郭家的这一布局无疑将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