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曹妈妈苦了脸,按说熬个腊八粥是个不费事的差事,结果几位姑娘各持己见,一顿腊八粥,凭白要多费出三倍的时间去。
幸好宅子里厨房大,灶口多,不然按每个姑娘的想法来一遍,那可真遭罪。
往年都是陆氏安排熬的腊八粥,几个姑娘也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今年陆氏进了书房不理事,几个姑娘一上手,倒把个曹妈妈给难住了。
就连给白成文送去腊八粥的小厮也忍不住笑,几位姑娘各自备了一份腊八粥,有甜有咸不说,还配了不少酱菜。原本一个食盒就能料理,现在硬生生装了一个三层的大攒盒出来。
不过小厮们有赏钱拿,也只当个乐子,反正他们又不像老爷,要看着这么多小碗的腊八粥发愁。
李巡抚的家产到年下才将将查抄干净,白成文这两个月来吃住都在公署,袍子都松了一点。白成文本就清瘦,熬了这两个月,和儿子站在一处,要不是当了这么多年官自有气场,只怕会被当成同胞兄弟。
陆氏在书房写字帖,等看到呈上来的几样腊八粥,嘴角微抽。
这家没她得散。
到十二月中,白成文要和刘按察使赴京述职,顺便把李巡抚的家产查抄情况汇报给圣人。
白尚仁要在明年入闱,也跟着父亲一道上京。亦安和陆氏以及几个姐妹送别父亲和兄长,今年的正旦倒是由陆氏来主持着过了。
自打白成文和白尚仁入京,府里的节奏丝毫未变。只是陆氏还困在书房写那写不完的字帖,正旦那一日的家宴便还是交给几个姑娘操持。
为了防止再出现腊八粥那样的事,陆氏安排郑妈妈在一旁看着,别到时候整了三桌子菜上去,吃也吃不完。
因为白成文和白尚仁俱不在,这年的祭祖便由陆氏领着女儿们代祭。因为祠堂在老宅,这里的代祭也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白成文在时也是如此,没有任何区别。
亦安等姐妹几人互贺新禧,日子照常过。
正月刚过不久,有自京城来的小厮报信。
“夫人大喜,老爷大计得优,圣人亲自点的上等,升了老爷留京,做礼部左侍郎!”
陆氏一个没站稳,好悬还是亦安和亦宁扶住了。
第035章无题
陆氏听到消息心头一阵狂跳,这不应该啊?!自家丈夫在布政使任上才干过一任,按理说只有干过两任布政使,才会往上升,或者平调到其它省份去。
上一个只干过一任布政使就升上去的,还是之前被问罪的李巡抚。不过李巡抚那是干过一任按察使,两任两淮盐运使,再加上一任布政使才升的巡抚。
这么说吧,李巡抚外放了快二十年才升到从二品的应天巡抚,加上兵部右侍郎的虚衔,也才正二品。
而白成文外放不过区区九年,就要做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了?左侍郎且是实职,职权要比右侍郎大得多。更何况现在的礼部尚书宋老先生年迈,主持完今年的科举后,怕是就不再管事,而礼部能做主的,可不就是左侍郎嘛?
去年礼部左侍郎病故,还是亦安在邸报上看到的。没想到转过年来,自家亲爹就叫升了礼部左侍郎,补上这个空缺。先前左侍郎一直没有补上,圣人恐怕就打的是今年大计,考察完所有合适的官员后,再给补上的主意。
这才是陆氏慌了原因所在,自家丈夫按资历算,升任侍郎算是超擢,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简在帝心。本朝外官入京,一般都是降调入京。比如布政使是正三品,即便是职权颇重,也只会到各寺做个少卿。什么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之类的。而白成文却是平调,还是在礼部这样的衙门。
吏、户、礼、兵、刑、工,礼部排在第三的位置,白成文入京做礼部左侍郎是实实在在的高升,这足见其在圣人心中的分量。或者说,白阁老在圣人心中的分量。
白成文今年才不过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上一个年过四十便被大用的,还是他亲爹,如今的内阁大学士白守圭。四十出头做了礼部尚书,不到四十五就进了内阁。
陆氏并不为此欣喜,反而有些忧虑。如今东宫储位未定,丈夫又是升了礼部左侍郎,届时朝上再请立储,难道他还能躲到宋老尚书身后不成?若储位久未能定,御史们骂完内阁,就该骂礼部了。陆氏一想到那场面,牙已经开始疼了。
圣人此举,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为了慰留老臣,特意给他儿子升了官。要不是白阁老和宋老尚书一向清正,百官都要怀疑这两位私下里是不是做了什么勾兑?是不是白阁老以援引宋老尚书入阁为条件,换取宋老尚书举荐自己儿子补任礼部左侍郎。
这样想的官员不在少数,蒋次辅眼看着就要驾鹤西行,届时内阁缺位,是一定要补上人的。宋老尚书的年资和威望已经足够,就差有人在圣人面前吹上一口仙气儿,这个人要么是首辅秦阁老,要么就是做了二十余年大学士的白阁老。
这是赤·裸裸的结党!已经有御史忍不住想要弹劾白阁老父子,只是先前夏秉言已经弹劾过白成文,眼下再弹劾也找不到好理由。结党营私?可之前白阁老书房里的书信就没查出来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