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然问起他们在县城的事情,封停把他们的茶杯和水杯在县城很有欢迎的事情说了,又提到刘学军做出来了电钻,准备带着电钻去市机械厂应聘的事情说了。
林安然眼睛一亮:“市机械厂啊?那如果他真的进去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他帮忙制作竹碗机?再不行弄一些马达发动机,以及一些器件之类的也可以啊。”
封停道:“这个是说不准的,得他进去了才知道。”
林安然笑道:“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条门路。”
次日,何勇和苗香草等新安排的村民和知青也都进了竹器工坊,稍微调教一番就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生产中。
不过让林民义等人都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县供销社就给公社打了电话,说他们前两天送去的话已经售罄,让他们尽快把第二批送上去,最好是多送点,完全不够卖!
公社社长是真想不到水秀村办的这个小小的竹器工坊,生产的水杯和茶杯竟然这么畅销,正好手头上暂时没有什么事情,他干脆就带着人亲自下来一趟水秀村,既是传达县供销社的消息,也是来亲眼看看这个新建不到一个月的竹器工坊到底是什么情况,也考察它是否有扩大生产,成为镇里支柱产业的可能性。
要是这竹器工坊真的潜力无穷,可以扩大生产,那他可就要考虑把厂子搬迁到镇上去了,毕竟若是有了这个政绩,他再往上走一走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若是能再建一个竹器工厂,那对全镇人来说也是好事。
林民义等人正在竹器工坊忙碌,骤然看到社长亲自登门都懵逼不已,听说社长是来给他们送信催货的,更是大吃一惊,而后又是惊喜又是忧愁。
县城那边可是送了50套茶杯,这才两天时间就卖光了,这说明他们的产品是真的受欢迎。
其实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水杯茶杯有多好,最主要是因为搪瓷缸和陶瓷水杯都太贵了,老百姓没有平价的替代品,所以他们的水杯茶杯一出现才会得到大家的追捧。
可惜的是,他们的产能跟不上啊。
社长不知道,见林民义和林泰义脸上又是喜又是愁的,当下问道:“这是怎么了?你们的产品能够大卖这是好事啊,怎么瞧着不太高兴的样子,难不成是有什么困难?”
林民义苦笑:“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我们确实也没有办法,我们每天生产的数量就摆在那里,他们着急也是没有用。”
社长明白:“是机器不够用,还是材料有问题,亦或者是工人有问题?”
林民义叹息道:“最重要的还是机器的问题,机器就那么几台,就算是培养出了几个工人轮着做也没用,毕竟这时不时的还会停电,一停电就什么都干不了了。”
社长跟着林民义等人去工坊车间参观了一番,听林民义吐了一肚子的苦水,说道:“我会跟供电局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尽量保证你们这边的供电,到时候你们就尽量多生产。如今已经是十二月底,眨眼就是元旦,元旦一过没多久,就又是过年,这过年过节是老百姓最舍得掏钱买东西的时候,你们工坊是新办的,又正好赶上这个时机,你们可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争取做大做强。”
社长说了很多鼓励的话,但除了帮忙给供电局打招呼,其他比如资金是一概不提,抠门得很,但就算是这样林民义也得感谢领导的支撑。
社长前脚才走,后脚镇供销社的罗主任就拉着张丽来到了水秀村,为的当然也是供货的事情,前两天封停他们送去的那批货并不是很多,供销社内部消化了一部分,剩下的也很快就卖出去了,罗主任一看这形势,那肯定是赶紧的上货啊,就亲自跑下来了,最后勾肩搭背哥俩好,再加上张丽的面子也在里头,到底是让他把之前还剩下没送去的一半货给带走了,又另外下单了一百套茶杯。
以茶杯这种火爆程度,估计不用多久隔壁镇的供销社都会找上门来了,他当然得早下手抢占先机,只不过这一次主次位置掉了个个,条件自然不能再第一次谈一眼,最后要求他们货款一次次清,工坊这边也不包送货上门了。
因为没空。
罗主任是亲眼见他们忙碌的,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
这边一波波人来,村里人都看在眼里,一个个心潮澎湃,热情高涨,好像他们的竹器工坊已经成为跟镇上工厂掰手腕的大工厂,好像下一步他们就能够成为工人,年底就能分到大笔大笔的钱,一个个嘴里三句都不离竹器工坊。
就连林安石出去一趟回来心情都浮躁了起来,学习都没有那么专心了。
林安然身上已经干净了,也下山回卫生室了,见状没好气的敲敲他的脑袋:“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今天要是背不出来这书,认不好这药材,信不信我回头告诉你妈,今晚你饭都不用吃了。”
林安石捂住头:“姐,饶了我吧。”
但心情还是很浮躁,根本就静不下心来。
到底是年轻啊。
林安然也懒得多说,毕竟她又不是他妈,她只是师姐而已,她只是不想让懋爷爷太过操劳,所以才把平时林安石的学习给抓起来,但如果她再三提醒林安石还是这样,那她也不会多劝的。
她的时间也很宝贵,不想浪费在这种地方。
不过晚上吃饭的时候,林安然听到林安邦都忍不住吹嘘起来,就出声提醒了他一句:“茶杯和水杯到底不是消耗品,大家不可能天天买,等到家里有了自然也就不再关注了,所以估计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会比较火爆,等过完年销量就会大幅度降下来了,你们可不要盲目自信,盲目扩张,到时候造成产能过剩,产品堆在库房里卖不出可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