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风陵不渡讲的什么 > 120130(第15页)

120130(第15页)

教不教皇长子没什么,那孩子注定继承不了大统,桓廊也没在他身上押宝。只是看在他毕竟是萧盈目前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去教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长公主一个已经外嫁的女子,又回来对此事指手画脚,实在岂有此理。

“陛下,此事臣不敢擅专,”他顿了顿,特意强调什么似的,“还是请陛下乾纲独断。”

萧盈只当没听出来他言外之意:“那朕再想想吧。”

他摆了摆手,示意桓廊可以退下了。但他还是没走,把头磕到最下,突然又道:“大燕先王前车之鉴不远,臣请陛下谨记于心!”

明绰猛地掀开了软幔,还未走出去,便听袁增笑道:“咱们皇后最是贤明,令君这话又是从哪儿来的?”

桓廊明显不是在提醒萧盈要戒备谢皇后,可是袁增已经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非要把他那话往皇后身上引,硬说桓廊是为了元会朝贺那天皇后发作的事情多嘴,让陛下切莫见怪,就跟压根没看见内殿里站着长公主似的。

桓廊让他拽得使劲挣巴,唤了他好几声,但袁增就是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边说:“人老了还不知道自己嘴碎讨嫌,快随我回去!”一边给王勤使了个眼色。

王勤会错了意,竟然突然上前一步,开始夸皇后的贤明,说她“不越内道,不言外政,是妇人之典范”,必然不会重蹈邻国的覆辙。

袁增一听话头不对,脸色也变了。三人之中,显然唯有他最会看萧盈的脸色,不愿得罪长公主。也是没想到他都特意把话引到皇后身上了,王勤这棒槌还能帮倒忙。

明绰听到这里才终于回过味儿来,原来在建康朝堂上,他们就是这么把宣平门之祸都算在干政的女人头上的。桓、王二人一唱一和,这是点她呢——可她甚至什么都还没说,只是隔着一道帘子站着,他们就已经这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也许正是因为她站在帘后,才让所有人都想起了她的母亲。桓廊真正想说的那个“前车之鉴”真的是乌兰徵吗?否则萧盈为什么这样诡异地沉默着?

明绰重新把软幔放下,扭头就走。动作幅度太大,袖袍带翻了一尊精巧的铜枝烛灯,砸到地上,发出沉闷的“咚”一声,终于打断了外面说话的声音。

一片短暂的静默,然后是三个人低低的告退之声,显然是萧盈做了个手势,让他们都下去了。明绰其实也想离开,但是她又不能往外走,只好往里躲。等了一会儿,才听见萧盈极轻的脚步声。

他把烛灯重新扶好,有意缓和气氛似的,只道:“朕还以为,你定要出来面斥重臣了。”

明绰转过头看着他,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若是十几年前,她确实肯定已经忍不住了。小的时候她是最藏不住话的,穿着天子的衣服坐在太极殿上,不服气起来谁都敢顶撞。

可是十几年后的明绰已经明白了。在太极殿上顶嘴没有用,挨戒尺的时候强撑勇敢也没有用,现在跑出去面斥桓廊也还是没有用。这从来就不公平,所以没有用。

萧盈看着她的脸色,叹了口气唤她:“溦溦……”

他确实是一个更英明、更有手段的君王。但他不是乌兰徵。

明绰突然笑了笑,打断了他:“皇兄终于议完了?”

十几年的她会冷着脸离开含清宫,会以为她发作的那一点脾气真的有任何的威慑力,会指望着萧盈来哄她。

但现在的明绰只是站了起来,不顾萧盈脸上难以掩饰的意外之色,轻快道:“我陪皇兄用饭吧。”

第127章

教皇长子读书的人选,最后落到了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人头上。年后复朝,萧盈点了太仆令入宫。他的才学倒也一般,但于观星算学一道上极精。长公主亲自引他进的承华宫,头一次听到了皇长子和正常人一样有问有答。谈到感兴趣的东西,他甚至会主动向太仆令提问。原本一直抗拒的敬夫人也终于没了意见,同意了由太仆令

来教皇长子读书。

及至开春换季,萧盈又病了一场。长公主为侍疾,暂时搬进了含清宫的偏殿。群臣往来议事,长公主也不避人。这下,不满的就不只是尚书令了。

谢聿在面君时又提了一遍要为长公主择婿的事,把陛下惹得发了好大一场火,说他们兄妹二人自小失孤,相依为命,如今他病着,只有长公主衣不解带,悉心照料。中书令连这点儿亲情都要夺去,是不是盼着他早点儿死?

话说得太重,殿里来议事的群臣跪了一地。长公主又出来劝,让皇兄息怒。自己掩面而泣,说与大燕先王情深,不忍辜负,又怕嫁了别人,令当今的大燕天子难堪……舅舅还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

谢聿闹了个没脸,转头就去女儿那里教训,说她成天只会抱怨陛下不喜欢她,陛下病了却从来不见她去照料,说得谢星娥当天就牵了女儿去了含清宫。

见到皇后都来了,明绰就主动退了一步,自己回了上阳宫。一直到天气彻底回暖,萧盈的病好了,她也没再去含清宫看一眼。只是听说仍有人在上奏疏,觉得长公主久居宫中,实在于礼不合。

萧盈一概没理,反而又给长公主封赏。明绰便顺势求了一个恩典,说她不想让皇兄为难,欲效仿从前的卫阳公主,也去宫外立个公主府。

萧盈答应了,着人去选址、修建,瞧那架势,没个三五年这公主府还建不起来。但有了这么个旨意,就是陛下退了一步,朝臣们果然消停了不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