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的,谢云朔忽然意识到,其实他对女子的了解知之甚少。
他曾想过要娶什么样的妻子,只是因为有姜姒这样的存在,她与他作对,害他屡屡碰壁,因此他所求贤良淑德。
可其实像姜姒这样的女子不多,温柔和顺知书达理的女子才是绝大多数。
只是他与那样的人从无往来,他与其他女子的交际,还不及与姜姒交际牵绊的一半。
不提柳蔚宁那些有亲缘关系的女子,其实以谢云朔的身份地位,不乏有女子接近相识,只是他都没什么印象。
也没将那些点头之交、几句问候当作一回事。
所以他并不知道,若不娶姜姒,他所希望的正妻人选在京中比比皆是。
可他能不能与其说得上两句话,能不能如诗文中所说那般琴瑟和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谢云朔又看向谢清菡。
他清楚,若好好培养,谢清菡必定是个女中豪杰。
她五岁时第一次摸弓,就能拉开一斗的小弓,第一支箭都擦到了五步外的草靶边缘,比二弟要强不少。
只可惜生了个女儿身。
他们的母亲要教导她读书写字、刺绣弹琴,做兄长的插不上手,只能配合母亲不带她出去撒野,做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谢清菡是懂事的孩子,这几年来没有哭闹,顺从地上着族学,学着女红,可是那些遗憾仍埋在她的心里,悄悄发着芽。
短短说了一阵子话,她和姜姒颇有一见如故之感,甚至说到了她七岁生辰时,父亲送她的小软鞭。
谢清菡有些激动:“嫂嫂,你若有空,我拿去给你看看。”
夏容漪轻咳一声。
谢清菡意识到不对,立即改口说:“还有我最近做的诗集,有两句拿捏不好,嫂嫂帮我品一品。”
尽管都知道谢清菡不喜欢这些,添这一句话只是借口,可她能够主动改口,愿意配合,夏容漪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她也并非那等独断专横的母亲,孩儿只要大体上错不了,有些自己的小心思不成问题。
毕竟谢清菡现在也才十岁,及笄都还有四年,闺中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一些大道理,夏容漪打算等她大些再教育,现在只要她能够安生地待在闺房,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读一个时辰的书,她就满意了。
她若喜欢这个嫂嫂,愿意同她待在一处,夏容漪并不介意。
姜家女毕竟也是文臣之后,为人落落大方,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
同谢清菡短短半个时辰的交谈,姜姒已将这谢家长房的情况摸了个大概出来。
莫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目前看来,谢家人都不是什么难相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