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底婚事还没定下来,也从未有过换庚帖的情况,只是众家儿女都到了适龄的年龄,紧盯着这回事的人都不少。
今日在场的,无论是家中长辈看中,还是小辈自己青眼有加,看向谢云朔的目光不在少数。
若这场合是寻常的灯会花会,各家夫人没准儿会寻机会巧意提及。
可今日是太后寿诞,来赴宴者,奉承作陪,无人敢分心其它。
可是太后和皇帝见着近臣皇亲,在这样轻歌曼舞、觥筹交错的氛围里,也会提及家中小辈的婚事为话引,以示亲昵和看重。
能近身陪伴太后,坐在这居心台花厅里的,都是诸侯将相、文武大员。
谢云朔的父亲谢行修、祖父谢珺,谢家两位镇守一方的大将军,在一群小辈被领到太后面前之前,正在同皇帝说话。
此朝,谢家有三位武将,为宣朝平定边疆战乱竭智尽忠。
宣朝四海升平、疆域稳定,皇帝赵霈继任为帝以来十年盛世无战乱,谢家人功不可没。
可在皇帝一副笑模样,问起谢父谢云朔的婚事时,坐在另一侧,原本有意与谢家结亲的太傅温大人,与其夫人对视一眼,心生不妙。
国家盛世,皇帝仁慈宽正,可是君无弱虎,皇帝这一声发问,让温太傅慌了神。
因为,皇帝应当知道这两家有意结亲。
谢家长子谢云朔,弱冠成年,正是娶妻成家立业的年纪。
温太傅膝下长孙女,也即将及笄。
天时、地利、人和,门当户对,武将与文臣结亲,双双家族受益,秦晋之好,互惠互利。
温太傅若将长孙女嫁入谢家,这亲事珠联璧合,谢家满意、温家满意,可皇帝未必满意。
他明知此事,却当众询问,看似是对谢家的亲厚,对谢云朔的看重,实则是在敲打。
可是此前,皇帝待谢家满门向来是爱众、信任,松手放权,谢家也忠心耿耿。
如此融洽的君臣关系,只有两百年前的吕帝与曹将能肩比。
温太傅原先有过犹豫,却因为皇帝仁慈,最终,私心还是想前进一步,发扬宗族。
他早该想到,再仁厚的君主,也有忌惮和私心。
温太傅低下头,即刻便改了主意,要另寻高门嫁女。
另一边,谢父也读懂了皇帝的弦外之音,勉勉强强笑着答:“回圣上,尚未思虑此事。云朔他心性未定,也未考取功名,待他沉稳后再慢慢来。”
皇帝品着茶,慢悠悠说:“孩儿不急,我们这些做人父的,才更要为其做主。”
赵霈向来如此,与亲厚近臣说话,每每温和,亲切,是千古难寻的仁君。
今日坐在下首的这些官员,有揣摩到圣意者,都心有余悸,也只是笑着,无人随意插话。
随后,外出去寻人的女官返回通传。
端坐正中央上首的太后,那一副笑容浅淡,不达眼底的表情,忽而焕发了神采。
“让他们都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