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刚去床榻上,结果被压在桌子上,那样多难为情。
他认了字等爹娘寄信过来,他便可以自己看了。
他们的小摊晌午没做了,客人也不爱出门,都是各自在屋里纳凉,富商还会去郊外的庄子上避暑。
罗家主便是带着家眷去城外的庄子上,庄子上什么都有,比起县城的喧闹更多了几分清幽之美,别有一番野趣。
到了庄子上确实凉快多了,余下在城里的人大多是在屋里,或是在茶楼喝茶打叶子牌。
有的货郎挑着扁担还吆喝着酸梅汤,绿豆汤。这天热的时候,正是他们赚钱的时候。
在齐山村,宋业跟梁素小睡一会儿,徐澄像是从泥里滚过一样,宋明言带他先去洗一洗再把孩子带回屋里睡觉。
家中扯上蚊帐,宋明言在家穿的一身棉质的里衣,拿着蒲扇给儿子扇风,徐澄刚开始动了几下,很快就在阿爹送的凉风下睡着了。
宋明言给徐澄扇了一阵风,自己也睡下。他攒了钱,除了给家里买肉买吃食外,还想去扯几尺好料子,给家里的人都做一身新衣裳。
澄哥儿又长了一岁,长高了,家里的衣物都短些。再者他一般是用长叙或是他小时候穿剩下的衣服,很久没有做过新衣裳了。
宋明言看着徐澄睡的正香,他笑起来,他想把澄哥儿好好的养着,以后一辈子幸福快乐,这样他也会感到高兴。
长叙考中秀才后,有几个媒婆上门给他说亲,有两三户人家听着挺不错的,他还是拒绝了。
比起嫁人,他更想跟澄哥儿相依为命,不忍让儿子去受委屈。
爹娘也就随了他的愿,帮着把媒婆拒了。
在齐山村的日子也不错,村里的闲话少了,他跟许知辞的关系亲近,两个人有说不尽的话题,有爹娘好友在,他又有傍身的手艺,日子当真快活。
齐山村其他的人就没有宋家的日子这样好过。他们只有种地的手艺,吃喝都系在地上,宋家出了一个秀才不用交税,把他们看的眼红的不行。
本来大家都是一样结果偏偏出了一家不同,心里就不舒坦了。
要说去怪谁?又能去怪谁,他们家送了儿子去读书,若是他们家,可不愿买那么多钱送孩子去读书,早早干活才是要紧事。
宋家是不用交税了,两口子还是勤快。该做就做,没有半点含糊。
宋业睡了午觉就去下地,梁素先去后山打猪草。宋业干活到天快黑了,扛着锄头回去撞上方大娘,还有许孙正。
“亲家。”
宋业喊道。
许孙正应了一声,面色带着笑。两家结亲后,关系亲厚,两个孩子去了县城,在齐山村里他们都要互相帮忙。
方大娘:“你们这回撞上了,那我就不打搅了。”
等方大娘走后,许孙正问道:“长叙有没有写信回来?”
“这倒没有,我们也不曾写信过去,都是大老粗,也不认字。他们在县城过好日子,我们也不好写信去打搅。”
儿子都成家了,俗话说成家立业,现在正是立业的时候,他们做父母的关心关心是应该的,但他跟梁素什么都不知道就不去给儿子添乱了。
儿子是秀才,他懂的东西比他们多了。要是再端着长辈的架子去说话,那就惹人厌了。
宋业也是经历过儿子这个阶段,自然有感触。
“我们把日子过好,照顾好自己就是不给孩子们添乱。”
宋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