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闻言,将一块硝石从麻袋里抠出来,拿在跟前仔细瞧。
他知道硝酸钾这种化合物应该是类似盐巴的晶体。
手里这石头一般的玩意灰不拉几的,也不知道有效的物质究竟有多少。
按照他设计的流程,硝石在被锤碎后,在木桶里掺水搅化,用滤豆腐的纱布过滤出水。
过滤过的水被倒进大锅里熬煮、烘干,最后炒出来一堆像盐巴一样的小颗粒。
再让人拿竹编的筛子来筛选分类,分别混合大概数量的木炭和硫粉来试验。
混合的时候比较麻烦,干燥后的原料搅重了会自燃,不搅均匀又怕混合得不好。
但最难的还是试验配方,要一点点的试,一点点的修改,而且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很多,短时间内很难出什么成果。
但李奕也并不着急,反正一切都是尝试,成功了自然是好事,不成的话……那就继续慢慢来呗。
左从覃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暂时这黑火药还达不到李都使想要的效果,但比之官府那等只能用来放火的药粉,倒是要胜过许多。”
“而且这过滤提纯、研磨配比之法,实在是精妙的很。以前老道我伏火炼丹时,虽也能产出一些火药来,但极不稳定,时常有雷霆爆燃之险。反倒是李都使给的这法子,隐隐降伏住了此物。”
听到这话,李奕其实很想告诉左从覃,现在只是在试验配方的阶段,危险性自然没那么大。
但若是等到出了成果之后……三天一小炸,五天一大炸,那都算是轻的了。
“无妨,不急于一时。”
李奕拍了拍身上的灰,站起身来,“此间事便有劳左道长了,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让人告知我。”
他觉得自己把左从覃带来东京,实在是很明智的决定。
左从覃不仅在火药上能帮自己的忙,就连那些窑炉、水车等技艺,他也给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
难怪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左从覃早年间,走南闯北的见识,确实不是盖的,夸他一句全才也不为过。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快步进来,躬身禀道:“节帅,向留守遣人来报,说是刘节使所举荐的那三人,此刻已经到了东京。”
李奕闻言,顿时目光微闪:赵普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