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天子宁有种乎 >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普来了(第3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赵普来了(第3页)

残次品通常都会拿去给杂牌编制军使用……那些士卒能配备上兵器甲胄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没得挑。

然而李奕却觉得,相比于能不能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证质量,还能稳定且大规模的产出,同时成本也要尽量的压低。

不然若是花费几千贯的成本,十几名工匠用几个月时间,只造出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

亦或者造出价格相对低廉,但一碰就碎的破烂兵器,最后白白浪费了人力和材料。

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李奕准备借助后世的知识,来改进炉型和操作方式,用以提高炼钢效率和质量。

如果以后条件允许了,还能引入一些现代冶炼技术中的关键工艺——如精确的温度控制,或者添加某些合金元素,以提升钢铁的性能。

“到时这里挖条沟渠,把水引进来,再建几座水排,给以后加筑的窑炉使用。”

李奕沿着河岸绕了一圈,喊来监督工事的有司官吏,交代了几句。

所谓水排,可以看作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用力少而见效好。

这种方式早在隋唐之前就被应用到了冶炼工艺上。

“下官明白。”官吏忙应道。

李奕微微点头,不再多说,而是迈步走向那高炉。

此时,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炉旁堆放着从蔡水码头运来的磁州铁矿砂,几名赤膊的匠人正用长柄铁钳将焦炭投入炉口,暗红的火舌从炉膛缝隙中窜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

“炉温还不够。”李奕观察了一会儿,皱眉对身旁的监工道,“再加一组风箱试试,把木炭比例提到三成。”

人类利用铁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用途的钢材无法大规模生产。

直至人类历史上首个以生铁大规模生产钢的廉价工艺——贝氏炼钢法的诞生。

在此之后,人类掌握了大规模生产钢材的技术,从交通到基础建设,从军事到生活,钢铁得以被大规模运用。

李奕并非是相关专业的,但他也知道贝氏炼钢法的关键,就在于强化鼓风和加高炉身。

通过加大炉内的风量,使气体压力加大,穿透炉内料层的能力增强,燃烧强度也随之提升,直接提高了炉内温度。

而且这样还能为增加炉身高度提供条件。

一旦炉身加高,炉内上升的气流与矿石接触的时间延长,能量利用率自然也就有了提高。

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用以优化效率和产量。

华夏的冶炼工艺,很早就从地坑式转为了竖炉,想要加高炉身的难度相对较小。

因此李奕把重点放在了鼓风这一点上,他借鉴了贝式炼钢法的思路,将进风口放到了高炉的下方,也就是所谓的底吹法,用以提高炉内的反应温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