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之面色平静垂头,用那只手将玉佩挂回腰上。
流苏轻轻摇晃起,他不细看。
*
意珠一回院子,就兴致勃勃开始练字。
吴泽送来的东西不少,还有一瓶同昨日一样的膏药,一碗散寒汤。
丫鬟还记着杜姨娘的叮嘱,意珠素日见过什么人得了什么回去都得复命禀报,这会努力在心里记着事,小心问:
“小姐是同大公子了说什么?”
谢缙之平日做事周全,却没有在这种小事上耗费过精力。
毕竟这些东西下人或姨娘都会准备好,他素日朝政之事都忙不完,哪还做这些。
意珠看也没看那些东西,手指很珍重贴上笔杆,一撇一捺落得认真,头也没抬:“说了要去私塾的事。”
“去私塾?就是说了去私塾,大公子也没必要送来这么多……”
当然是因为她是谢家的“谢意珠”,是他们寻回的妹妹,而谢缙之是位极其体贴细致的兄长。
丫鬟收拾着东西,有个问题犹犹豫豫不知该不该说:“小姐此前可有过先生?”
意珠盯着纸上歪歪扭扭的一个“谢”字,没说话。
村里愿意出拜师礼和学费闲钱的人不多。
从前刘家也送人去读书,不过提了腊肉交给先生,大哥却坐不住,课业都是胡乱交的。
那日大哥和刘母大吵一架,说懒得念书时,意珠心不在焉喂了一天兔子,最后才忍着极快心跳,鼓足勇气问刘父——如果腊肉要不回来,她可不可以替大哥去念书。
刘父咬着花生米,上下打量她一眼,忽然咧嘴笑得很大声。
她的忐忑在那笑声中变得赤裸零散,直到她被笑得手脚发凉,刘父才开口说:
“你还真是刘家的种,像你那个爹。”
“但像你爹有什么好的?空读一肚子书,有什么本事。他这辈子最有本事的时候,也就是他领回来个稀罕娘们的时候。结果呢?”
“结果为了给那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娘们打野味,跑进山里丢了命,娘们也跑了。”
“你要读书啊,那你还是不够聪明,没从你爹身上学到教训。”
“看着我做什么?你找我这要选择,你爹你娘都从没选择过你,我养你这张嘴已是很对得起你了,去去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意珠如颗夹生的米被拨到另一边。
至于空出来的位置,当然是给了家里另一个男丁。
先生偶而夸赞其学的不错,刘父便像家里要出个秀才举人般的仰头,在桌上大谈特谈哲理经验,意珠只有在那时候才有机会翻翻他用过的书。
像现在这样,她手边每件物品都精贵干净,只会写上她名字绝不会有第二个选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