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人的农税,都拿去养军队,完全不需要发放官员俸禄了?
自然不可能。
别说拿出一部分农税,来供养官员了;
——自有汉以来,汉家的农税,几乎每年都是拿出大部分,即至少六成以上,用作发放官员俸禄之用。
真要这么算,三千万人口,起码要两千来万人的农税,要用于供养官员。
剩下一千万人口的农税,也同样用不到军队身上。
——修桥、补路、赈灾、济民;
说白了,治国之道,就是一种另类的理财之道。
这财理的明白,国家才能保持稳定。
理不明白,那就只能找崇祯皇帝取取经,聊聊心得体会了。
从以上这些数据,其实就不难发现:按照如今汉室的人口,哪怕农税全拿去养兵,也是绝对养不起大几十上百万兵马的。
而且朝堂中央,也不可能把财政收入都拿去养军队,而是要拿出一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用于维持朝堂机构的运转。
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鲜少有人注意到的。
——如今汉室的三千万人口,不全是‘汉人’;
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口,是关东的燕人、赵人、齐人、楚人之类。
这些诸侯国民缴纳的农税、口赋,以及贡献的劳动,最终并不会让长安朝堂中央收益,而是会让当地的诸侯王收益。
诸侯国民的农税,并不作为长安丞相府的中央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各诸侯国相的诸侯国财政收入;
诸侯国民的口赋,也不会被纳入少府内帑,充实刘荣的天子金库,而是会纳入诸侯国的府库,成为诸侯王们的体己私房钱;
同理,诸侯国民所服的兵役、劳役,也同样是贡献给诸侯国,而非长安朝堂中央。
换而言之,单从长安朝堂中央的角度来看,能直接帮助长安朝堂中央供养军队、官员的人口,绝非三千万,而是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七百万之间。
想当年,先帝老爷子要推行《削藩策》,却再三迟疑于:恐天下人误以为朕逼反诸侯,以图其土;
淮南厉王刘长死后,太宗孝文皇帝也深怕被天下人指责‘图谋诸侯王土’,片刻不敢耽搁,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
为什么?
汉家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担心天下人,说自己‘图谋诸侯王的土地’?
——因为诸侯王的土地,那是真的很诱人!
——图谋诸侯王的土地,真的有很大好处!
诸侯王的土地、人口,都是能给长安朝堂中央直接带来税收,以及兵源、劳动力的资源!
到这里,情况其实就已经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