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的立场上来讲,诛灭诸吕,包括迎立代王,都必须是无比伟大、无比正义的——尤其重要的,得是‘合法’的举动。
因为倘若不这样——倘若诸吕不正义、不伟大,甚至不合法,那就会让事态直接倒向另外一个极端;
会让‘诸侯大臣里应外合,共诛诸吕’,变成‘叛王贼臣内外勾结,颠覆社稷’。
所以,他们平灭诸吕,杀老吕家满门,迎立代王,都得是对的。
反之,发动诸吕之乱,被诸侯大臣所平定、诛灭的吕氏满门,就都得是‘错’的。
而且,因为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是伟大、正义,合法的,所以被灭满门的诸吕外戚,就必须是罪大恶极、获罪于天,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说白了,就是为了全面认可‘诛吕功臣’群体的功劳,必须全面否定诸吕外戚。
包括但不限于: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等一代先祖,在汉家开国过程中的功劳,乃至于,吕氏外戚崛起过程中,吕太后所提供的帮助……
只有这样——只有把老吕家,包括吕太后在内的所有吕氏子弟,都归为‘罪无可恕’的大逆贼,才能让共诛诸吕的诸侯大臣,被钉死在功臣簿上;
并彻底掩盖他们,通过非法手段——通过发动政变颠覆长安朝堂,甚至插手‘天子废立’之事的本质。
到这里,事态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老刘家要脸,要维护自家,尤其是太祖高皇帝的颜面,所以必须要把吕太后,从诸吕之乱的漩涡中‘摘’出来;
而诛吕功臣要自己的性命、要把诛吕之功焊死在脸上,所以必须把吕太后也拉下水,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正确性。
——如果不是吕太后如此倒行逆施,这般逆天而为,我们也不至于通过这种方式,来评定关乎社稷存亡的诛吕之乱!
这就使得这两方的立场,站在了绝对的对立面。
偏偏这两方立场,还不是被两波人各占其一,而是绝大多数人,都得同时兼顾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立场。
——作为诛吕功臣之首的陈平、周勃等功侯元勋,也同样是汉家的臣,也同样需要维护汉家、维护太祖高皇帝的颜面;
与汉家荣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朝臣百官、功侯贵戚,也都多半参与了平灭诸吕的行动,也都需要维护自己‘诛吕功臣’的功臣身份。
也就是在这错综复杂,令人眉头直皱的对立立场中,第三个立场的出现,更是彻底把水搅混了。
——太宗孝文皇帝的立场。
这一立场,无疑是最为复杂的。
首先,太宗孝文皇帝,是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子嗣;
而太宗皇帝得以入继大统,也同样是因为‘太祖子嗣’这一血脉身份加成。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太宗孝文皇帝,是需要维护太祖高皇帝的。
与此同时,作为自代地入继大统的汉天子,太宗皇帝也天然需要维护汉家的颜面。
如此说来,太宗孝文皇帝,似乎也需要把吕太后,从诸吕之乱的漩涡中摘出来?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