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在半开半合的窗棂中摇曳,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他看着那半碗泼翻的汤水渗进地毯,染出一圈圈深色水痕,胸中那点火气还未熄完,却也倦了。
身侧只剩下炭火的热意,他抬手扯开前襟,仰靠在椅背上,像是忽然卸下了刚才帝王的壳。
他的目光飘向虚空,思绪渐沉。
——他忽然想起了宇文婉贞。
那个女人,他的第一位皇后,宇文家的女儿,一手提着权势,一手拿着锋刃。
她从来都不是那种温柔细语的女子,自幼在权贵堆中长大,习惯了俯视众人——宇文婉贞,她那种傲气,像烈火烧着的刀,不屑低头,更不屑讨好任何人。
她的目光太凌厉,太清醒,李鸾徽曾经觉得这是一种迷人的力量,可时间一长,他就知道:这女人太“懂事”了,甚至“懂”得让人难以靠近。
她瞧不起旁人,瞧不起宫妃,更瞧不起那些朝中老臣,甚至连他这个帝王,有时她也不过一眼扫过。她不说甜话,不肯柔声,也从不装作顺从。他曾试图与她多说些温言细语,可每次不过三言两语,就像和刀锋对话。
他有时怀疑,她根本不懂什么叫男女之情。
那时候他还年轻,还未称帝,只是东宫太子。
宇文婉贞已是贵胄之女,气势逼人。她身后站着整个宇文氏,风头一时无两。可这光芒,终究不是他李鸾徽的。
后来登基,她是立后最稳妥的人选,他也没有异议,但他心里知道:她,是一匹无法驯服的烈马,合则共驰,不合则撕扯得你血肉模糊。
宇文家太强势了,宇文婉贞从不觉得自己是需要靠“嫁给谁”才能立足的女子。她的眼里只有利益、尊严、胜负。
李鸾徽闭了闭眼,心中浮现出她冷淡的面容,像是千山暮雪,遥不可亲。他知道,她从来都没真正“服”过他。
再想起沈皇后。
沈皇后就“安静”多了。他累的时候,她给他按按肩;他吃得少,她便换着法子做些清淡的膳食;他发怒时,她不争,不辩,只跪着听。
这是个懂分寸的女人,懂得帝王的喜怒不该被对抗,懂得“温顺”才是后宫的生存之道。
可惜,她也只是个“照顾起居”的女人。
李鸾徽低头,眼中没有太多情绪,只是慢慢吐出一口气。
真正让他心里过不去的,是那人——李起坤的生母,谢贵人。
她不是权臣之女,也不是宗室远枝,只是出身士族之家,一个不高不低、刚好合适的位置。她长得不算惊艳,却十分耐看,尤其是笑的时候,眼角微弯,像是三春细雨,不燥不烈,浇在他疲惫心头。
她懂他。
这是李鸾徽这些年来,最常想起的一个词——“懂。”
她不是争宠的性子,却处处在细节中把握分寸。
前朝政局紧张时,她从不主动开口,但若他一问,她说得简明、有见地;后宫纷争她不掺和,可哪个妃嫔背后结党,她心里门儿清,从不多言,也从不藏私。
她明白,自己在宫中的位置有限,明白自己生的是个次子,不该僭越一步。但她从不怨天尤人,只是尽她所能,把李起坤教得规规矩矩。
李起坤性子沉稳,少年时便比旁的皇子更懂规矩也更懂沉默。
宫中谁得宠,他不争;谁失势,他也不笑。
谢贵人教他“凡事不可急功,不可争先”。
李鸾徽那时也暗自欣慰,若将来李起凡不成,这个孩子也有可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