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知节脸色微变,正欲辩驳,却被李鸾徽挥袖打断。
“退下吧,朕倦了。”
争执不欢而散。
翌日早朝,正是李起云监国之日。
冯知节将吐蕃之事重新奏请,李起云沉吟片刻后,应允了冯知节的建议:“边境之事,兵不必全动,以兵临境,退其锋芒即可。”
这事儿传到了李文韬耳中,冯知节这可是专门和李鸾徽对着做事了。
他本想进宫禀奏,可到了宫门口,便听太监说,晋王李起年在里面贴身伺候着李鸾徽。
李文韬犹豫再三,离开了太极殿。
第156章秋水为神玉为骨【VIP】
圣上李鸾徽病体未愈,朝中大事暂由轮值监国者处理。
轮到泰王李起云监国时,适逢吐蕃军边境骚扰,冯知节已整顿兵马,准备数日后出征。
然而,就在冯知节启程前的三日清晨,圣上李鸾徽旧部、军中出身的亲信大臣裴显临与数名武将进殿,朝堂之上,当着众人之面,对李起云提出劝谏。
“殿下,”裴显临拱手沉声道,“吐蕃虽有内乱之象,但其外戚与旧部尚未瓦解,此次来犯,若是轻视其势,恐再燃战火。末将斗胆直言,此战不可拖、不可守、不可示弱,唯有全力以赴,方可一鼓定边。”
李起云端坐殿上,眼神平静,不言不语。
另一位出身将门的老将曹英也接话道:“殿下仁厚宽和,惜兵爱民,此乃上德。但兵事不同文治。此役若不出精兵、猛将,以雷霆之势击之,只怕贻误战机。再说……冯将军虽有大功,但岁数已高,又久不亲征,孤任其谋,不妥。”
话音落下,满殿寂然。
有人瞥了眼李起云,又有人交换眼色,话中暗意不加掩饰——你李起云,温文尔雅有余,浪荡纨绔甚多,戎略杀伐不足,此时又何足以独当大任?
冯知节你敢信全,但你自己,几时见过血与火?
一个监国皇子而已,能有什么见识?
李起云面对此番为难,仍笑着,点头,耐着性子听进了他们的劝言:“裴将军与诸位的忠心我知晓,我不会轻视边事,更不会轻易做决定。诸位退下吧,此事我自会细细思量。”
众人退去后,殿中只剩下几名内侍与一盏冷茶。
李起云的笑意淡去,指尖慢慢抚上御案的铜纹,脸色沉了几分。他虽未亲征,却读过《六韬》、《孙子》,师从太傅十载,知兵非纸上谈兵可比。
但此刻,他也明白,在将军们眼中,没有浴血厮杀的痕迹,就是空论之辈。
总归事情总是有解决方法的。
他低声对贴身随侍吩咐:“去请楚云祯与徐圭言。莫惊动旁人,今日之事,不得传出宫墙。”
未时过半,内廷西苑一间偏殿中,火盆温暖,烛影静垂。
楚云祯一身素袍,眉宇稳重,坐在榻上。徐圭言则坐于案前,翻着一卷兵书,神色凝静。
两人皆已到,等候多时。
门帘掀起,李起云独自入内,身后未带侍从。他脱下外袍,自行落座,拱手一礼,脸上没有平日里和煦的笑,语气却也轻松:“都来了?”
两人同时起身朝李起云行礼。
“快请坐,和我二位不必如此客气,”李起云笑笑,拿起茶壶给徐圭言和楚云祯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