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手里的长枪微微下垂,盔甲的铆钉在寒风中轻轻颤动。
徐圭就是“不会输”的代名词,凉州保卫战,,现在她却出了事?
若连她都战死,那么,这场仗还有赢的可能吗?
更糟的是,长安那边的内乱已传到最偏远的军帐——皇城之中,亲王互斗,血流成河。有人说皇帝已死,有人说兵符落入长公主之手。真假未明,但足以让军心如同被烈火烤裂的冰面,随时会崩塌。
风雪里,有士兵忍不住喃喃:“长安都乱成那样了,咱们打赢又能怎样?”
另一个苦笑道:“长安不在了,咱们守的……是什么江山?”
这些低语像阴影般蔓延,连战马都似乎感受到了,鼻息急促,不安地在雪地里刨着蹄。
崔彦昭站在台上,手握长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看得出士兵的眼神——那不是畏战,而是失去了依靠。
战鼓声依旧,吐蕃的骑兵阵型已成巨环,逐渐收拢。他知道,如果此刻有人弃阵,防线立刻会像破裂的雪堤一样,被敌人瞬间冲垮。
他沉声喝道:“鼓手,三倍急鼓!传我军令——退无可退,杀!”
然而,风中依旧夹着丝丝沉重的沉默。
三倍急鼓震得天地都在颤动,吐蕃的骑兵如洪水决堤般倾泻而下。雪地被铁蹄踏得翻起白浪,战马喷着热气,耳边是长矛割裂空气的呼啸声。
崔彦昭长刀一挥——
“杀!”
后唐军的长枪阵瞬间收拢,枪尖在雪光下闪成一条锋利的黑线。第一波吐蕃骑兵撞上阵列时,发出骨裂与金铁交击的闷响,鲜血溅到冰雪上,立刻染成深红色。
一名年轻士兵被马刀劈中肩膀,踉跄着仍死死抓住长枪,嘶吼着把敌人连人带马顶翻。他的脚下,雪混着血泥,像沸腾的浆糊般黏稠。
远处的吐蕃弓骑列成半圆,战马在雪地里侧身疾驰,羽箭成排飞来,咚咚咚钉在盾牌上,也有不幸之人直接被钉翻在地,血雾在寒风中化作细小的冰晶。
崔彦昭看着阵型一步步被压缩,心头如坠冰窟,却依旧高声呼喊:“稳住!徐将军若在,必不后退!”
吐蕃战旗如火焰般在雪原翻涌,那黑底金纹的牦牛头图案仿佛在俯视这些疲惫的汉军。高原的战士个个如铁塔般高大,他们的战吼与战鼓交织,震得人耳膜发麻。
雪越下越大,能见度已不足十丈,但这并不能掩盖敌军的逼近——反而像是天与地一同压了下来,让人连呼吸都变得艰难。
他们在这片雪原上,成了孤立无援的一点火光,随时可能被扑灭。
秦斯礼跨过一道冰封的河,马蹄声在静寂的天地间显得格外突兀。他忽然停下,望向西北的方向——远处的天空正翻涌着低沉的黑云,像是有什么在酝酿。
在他远望的同一时间,崔彦昭的阵线已经被撕开。
吐蕃铁骑如洪流般涌入,碾碎了雪地上的防线。
一名副将拼着最后一口气冲到他身边,嘶吼着:“副将军!撤吧!”
崔彦昭握着长刀,望向染血的雪原,咬牙不动。
远处,一面残破的后唐军旗在风雪中剧烈抖动,像是随时会被风撕裂。
“撤——”
风雪夜,战鼓沉沉,后唐的营帐一字排开,却少了几分军阵的森严,多了撤退后的混乱与疲惫。
秦斯礼骑着马踏入营中,靴底的雪被烙在泥泞里,发出沉闷的“咯吱”声。他翻身下马,还没来得及解下披风,就被士兵抓住。
崔彦昭正伏在案前,指节紧扣着沙盘上的木筹,脸色灰败。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眼底的血丝像裂开的冰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