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文元帝持起笔,只在顾屿时呈上的奏折上写一个字,毛笔被文元帝随后一丢,下一刻,奏折被扔到顾屿时面前。
顾屿时低头,看见了文元帝写的那个字——杀!
杀字的最后一撇被拖得极长,足可见文元帝心底的杀意,他声音森森传来:
“着大理寺少卿顾屿时彻查此事,凡与此案有牵连者,诛九族,如有顽抗者,朕特赦你,先斩后奏!”
一个杀字,一声先斩后奏,惹得众人惊惧。
顾屿时声音冷冽,没有一丝迟疑:“臣接旨!”
以京城为中心,这件事的影响极快地蔓延到四周城池。
众人心底隐隐意识到——顾屿时的动作或许会彻底改变朝堂的局势。
顾屿时是谁?
自他入仕后,就极受文元帝的重视和信赖,他是文元帝手中的一把刀。
凡是他所行之事,必有文元帝的授意。
封阁老走出了皇宫,他抬头望了望天,乌云蔽日,可不止是要起风了。
封榕臾和他一道而行,封榕臾一路上都没敢说话,如今出了皇宫,才敢低声询问:
“父亲,您说皇上他——”
话音未尽,但眼底的担忧却是快要藏不住了。
仅仅一句话的功夫,天色越发阴沉下来,变大的风中隐隐带了水汽,似乎是要下雨了。
封阁老的声音也被隐在了这风中:
“咱们陛下也要立储君了……”
唏嘘。
文元帝在位三十二年,知人善用,轻徭薄赋,民富国强,也叫四海来朝,纵是晚年因权势交接也闹出过差错,可和他的功绩相比,他仍称得上一位英明之君。
可如今,他们的陛下也老了,他已经在无声地替继任者铺路了。
封阁老无声地叹息。
于臣子而言,纵是再有才能,不遇明君,也是枉生于世。
顾屿时踏出御书房的那一刻,他也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
明君贤臣。
前世,他过分打压高党,把高党逼到死境,惹恼了文元帝,可到最后,文元帝终是惜才,恼怒之下也只将他外放贬值。
新帝一登基,他就被召回京城,其中文元帝费的心思不知几许。
不论前世今生,给了他机会在朝堂大刀阔斧的人都是文元帝,若非文元帝,不会有后来位高权重的顾屿时。
一朝天子一朝臣。
即便新帝登基数年,他深得新帝信赖,最后更是到了一人之下的的地步,可在顾屿时眼中,他仍是文元帝一朝的臣子。
里头传来一声压抑的咳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