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就没培养出有本事的厨子?”
老爷子喝了一口茶:“罗世昌本事不如老罗,心眼还比老罗多。老罗带徒弟尽心尽力,以前岳志荣在的时候,岳志荣也乐意教人,那时厨子们天分有高有低,但该会的都会。罗世昌却教一半留一半,他本身就比他父亲差了几成,他带的那些徒弟又只能从他身上学一半,如此一来,能学到的就只剩一角了。再经过这么些年的折腾,你说这福运楼还能剩下几成?”
“老罗的其他几个徒弟呢?”
“手艺好的那个去了干休所,手艺一般的那个去了利群饭店。”
“刚才那个年轻厨子呢?”
“罗世昌的大儿子,这是个好苗子,天分虽说不是特别高,关键是肯钻研。不过有些菜没人会做了,那可就真没人会了。”
老爷子叹了口气,“也就是我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头子还心心念念那几个菜,这都新时代了,那些菜确实费时费力,也不是普通劳动人民能吃得起的,没有就没有了吧!”
“还是您那句话说得对,这是中华饮食文化。再说,生活条件总会越来越好的,如今大部分人吃不起这样的菜,不代表以后也吃不起。难道等以后吃得起了,这些菜就只能存在于前人的文字描述中了?更何况现在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了,粤城多年来一直是口岸城市,回来的华人华侨、前来的外国友人,想要尝尝粤菜,最后却只剩下几样家常菜,这还怎么体现咱们粤菜的江湖地位呢?”
“可不是嘛!想当年粤菜北上,在北京也是响当当的名号,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都以能请上一席陆家菜为荣,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预订,都未必能订得上。在上海,最有名的酒楼大多是粤菜……”
老爷子从福运楼的风光,数到民国时期粤菜在京沪两地的风靡,为如今粤菜面临的危机而痛心。心痛之余,他从盘子里拿起一根香蕉,递给宋自强。
宋自强摆摆手,老爷子气鼓鼓地把香蕉塞进嘴里,再气也不能亏待自己的肚子。
宋自强笑着站起身来:“周老,谢谢您,先让我回去想想,过两天再来向您请教。”
“行,老头子我也没什么事,下次来之前提前跟我说一声,来我这儿吃饭。我做不来那些复杂的菜,但也有几个拿手菜,咱们一起喝两盅。”
老爷子说道。
宋自强点头:“那就说定了。”
宋自强走出周家大门,重重地叹了口气。想想那个服务员的态度,再想想周老说的话,他就头疼。
回到局里,他在车棚停车,听到有人咋咋呼呼地喊:“宋局长,宋局长。”
他锁好车,拔下钥匙回头,是办公室主任老胡。老胡气喘吁吁地说:“快快,朱副市长让您尽快回电话。”
领导来电,宋局长大步朝里走去,走进办公室,拿起电话,接通主管副市长办公室的电话。
他听到:“港城宝华楼?岳宝华?!好的,好的,朱副市长,我马上前往粤城宾馆。”
他知道唯物主义不能迷信鬼神,但这也太巧了吧?他正想要解决福运楼的问题,相关的人就出现了?
他走到门口:“老胡,车在吗?”
“在。”
“我要去粤城宾馆,先去西关接周老爷子。”
宋自强说道。
“周老爷子?周三爷,周宣雄?”
老胡问。
“我不知道他全名,不过应该是你说的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