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魏沾立于坛上,声音竭力高昂,却难掩一丝焦躁的嘶哑:“暴秦无道,恃强凌弱,侵我魏土,屠我黎庶。
更以妖法邪术,伪作天罚,动摇列国根基。
今日,韩、赵、魏、楚、燕五国,承天命,顺民心,歃血为盟,合纵伐秦。
誓破函谷,复我山河,共诛暴秦。”
随后,五国代表依次上前,以匕首割破手指,将鲜血滴入盛满烈酒的巨爵之中。
“诛灭暴秦!廓清寰宇!”
“破函谷!摧咸阳!”
数十万将士的呼喊,声震四野,气势一时无两。
接着,便是推举合纵长与主将。
楚国实力最强,春申君黄歇名望最高,且是合纵的积极促成者之一,毫无悬念地被推为合纵长,总揽联军协调。
赵国老将庞煖,威名素着,被推为主将,负责战役指挥。
楚国悍将项燕,且是坚定的主战派,被任命为副将。
韩国丞相张平、公子韩非,魏国丞相魏沾、将军芒卯,燕国将军栗腹,均在联军统帅部中占有一席之地,象征着各国在决策圈的话语权。
盟誓已毕,联军统帅庞煖开始发号施令,部署进军路线与初期方略,强调“兵贵神速,直捣黄龙”。
合纵长黄歇则退居一旁,与各国特使、重臣进行更细致的利益协调与后勤安排。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奇异的混合气息,一边是誓师的热血与复仇的誓言,一边是赤裸裸的利益计算与相互提防的试探。
会盟结束后,联军并未过多休整。
在合纵长黄歇“顺应天命,讨伐无道”的号召下;
在主将庞煖“战机稍纵即逝,直捣咸阳”的严令下;
在副将项燕“踏平函谷”的咆哮声中,这支由恐惧催生、被虚假情报引诱、仓促拼凑而成的六十五万大军,带着决绝与混乱,滚滚向西,矛头直指函谷关。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歃血为盟、誓师西进的同时,咸阳以西,工尉府深处那灯火不息的工坊内,最后一批经过反复测试、加装了更厚青铜鳞甲蒙皮和优化了投弹机构的“飞刃”,正被悄然拆卸,装入覆盖严密的车队。
会盟的热血与誓言的铿锵,掩盖不了指挥体系的混乱、后勤保障的脆弱、战略目标的模糊,以及深入骨髓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