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生示下。”
“其一,两城城防主体虽固,然要害之处,犹需强化。
尤其是城门、瓮城、角楼、望台,需加装你们设计的‘机括连弩’守御机关。
其二,立刻在洛邑最高处,选择视野开阔、地基坚固的塔楼或高台,建立‘了望台’。不仅要能俯瞰整个预设战场,更要能清晰观察联军中军动向。
务必确保其稳固,战时由你亲自坐镇指挥“飞刃”调度信号。”
“喏!”
张景不再多言,转身便对身后的墨家弟子们下达指令。
随着他的指令,上百名墨家弟子迅速按照各自分工行动起来。
有人指挥民夫卸车转运那些神秘的青铜构件、精铁部件和特殊材料;
有人拿出图纸与绳索、矩尺等工具,在秦军工官的配合下,立刻开始丈量城墙,寻找最佳安装点;
有人则带着部分秦军工官,直接奔赴城外的工事区域,拿出更加精细的图纸,对着预设的壕沟、拒马群、陷坑进行现场标记、指导改良防御器械和预设反击阵地。
整个洛邑城防体系,在墨家弟子加入后,开始向着更精密、更坚固、更致命的方向加速蜕变。
。。。。。。。。。
就在洛邑平原主力紧锣密鼓备战之时,秦臻布下的其他棋子也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洛邑前沿,“疑兵”阵地。
由裨将军杨樛统领的三万“疑兵”部队,多为骊山大营新卒与辅兵、民夫,在洛邑城东侧一片视野开阔、地势略高的区域,正热火朝天地构筑着防线。
他们挖掘的壕沟又深又宽,布设的拒马、鹿砦密密麻麻,延绵数里。
营寨内,旗帜故意插得格外密集,军容似也颇为严整。
营帐连绵起伏,远超三万人所需,且布置得错落有致,远远望去仿佛驻扎着十万大军。
士兵们来回奔走,搬运土石,敲打木桩,制造出巨大的声响和繁忙的假象。
白日里,营地内喧嚣异常。
士兵们频繁调动,队列操练的号令声、金鼓声此起彼伏。
大量民夫被组织起来,扛着木料泥土,在营地内外来回穿梭,做出持续加固工事的景象。
营内多处地点燃起巨大的篝火,制造出大量炊烟,模拟大军集结生火做饭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