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明比他们两个加起来搞得都更大。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裂变武器相关的后续研究的情况。
在爆炸实验已经圆满成功,现有的研究和生产体系也基本完善的情况下。
相关研究机构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已经转到了裂变炸弹的升级和优化工作,以及更多类型的炸弹设计上。
也就是裂变武器的小型化和实用化。
继续缩小炸弹的投掷重量,继续提升核装药的反应比例,继续提升炸弹的实际当量。
预计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炸弹的总重量降低到一吨以内,把爆炸当量提升到五万以上的级别。
纯裂变的原子弹的爆炸当量,其实也能够做到五十万吨的级别。
只是届时的效率和重量都会很难看。
不过在两万吨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到五到十万吨的级别,还是非常的有必要的。
这个研究肯定比聚变炸弹的研发速度快。
就算是迅速的研发成功了,早期聚变炸弹肯定也会更大更重。
就算是朱靖垣知道再多的窍门,但是使用原子弹当初级的原理,就决定了聚变弹始终会比原子弹更大更重。
继续“精炼”原子弹本身就是核武器小型化的基础。
必须持之以恒的不断研究和改进。
至于所谓的实用化,就是开发更多类型直接列装的裂变炸弹。
包括适合不同轰炸机的炸弹,使用现有的和即将投产的导弹投射的炸弹,以及能够作为火炮炮弹的炸弹。
就如前世的早期核武器开发一样,有了威力足够巨大的新武器,人们倾向于将它应用到战争的方方面面。
报告的第三部分,是船用动力核动力反应堆的情况。
核裂变反应堆,是人类目前可以确定能够获得的,最为强大的持续可控的能量源。
就算是核动力的航母和核电站,还有可能因为费效比和环境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业内和民间形成与否要继续使用的讨论话题,但是核动力潜艇是没得讨论的。
核裂变反应堆,是目前人类能够获得的,让潜艇真正长期潜航的唯一能量源。
而核潜艇又是战略核打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以船用核动力反应堆是必须研究的。
朱靖垣也是深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大明的新元素工程,从一开始就是有炸弹与动力两个目标。
船用反应堆的研究是与裂变炸弹同步开始的。
研究钚二三九的生产和后处理反应堆的时候,就在同步研究用于输出热量的压水反应堆了。
裂变炸弹的实验现在已经完成了。
船用动力用反应堆的方面,现在也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始了陆上试验堆的建设。
现在已经可以开始着手设计建设核动力船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