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才正在看的是个叫田文镜的资料?”抿了口茶,维珍问道。
“不错,是叫田文镜,三年前调任到山西做了知县,廉洁为公、政绩斐然,这回是山西巡抚李光地举荐上来的,”四爷点点头,“爷打算让他出任东昌府知府。”
从七品知县一下子晋升到四品知府,这升迁速度堪比坐了火箭呢!
不知道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际遇,但是很明显,不管是不是正史,四爷都很喜欢田文镜这样的脾气相投的工作搭子。
“能得李大人另眼相看,亲自举荐,想来这位田大人能力是没有问题的。”维珍点头道。
“更可贵的是,他是个不怕得罪人的性子,如今山东正需要这样的官员,”四爷抿了口茶,四爷又道,“山东乱象丛生,这回集中爆发,官员贪腐现象之所以如此严重,火耗的问题占了大头。”
“很多偏远州县的火耗竟然比正赋还要高,岂止是苛政猛于虎啊,这帮贪官污吏简直就是趴在百姓身上吸血,长此以往下去,那还得了?”
说到此处,四爷不由摇头叹息,然后又道:“到底是该理一理如今的乱象,如今就是再好不过的契机。”
所以,像田文镜这样不怕得罪人的头铁官员,这个时候就很难得了,四爷也是愿意越级提拔栽培的。
只是……
“万岁爷能答应吗?”维珍面露担心。
虽然穿过来有些年头了,但是维珍的生活范围有限,几乎都局限在后宅一亩三分地,所以对于贝勒府之外,或者说京师之外的很多情况,维珍是真的不了解。
就比如火耗来说。
她是听说过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是推行过“火耗归公”政策的,至于什么是火耗,火耗归公究竟又是在干什么,对于并非历史专业的维珍来说,这些不过是历史课本上一笔带过的名词而已。
至于这样的政策改革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她是真的不了解。
也是这回在山东待的时间足够长,对民间有了更多的了解,维珍才知道什么叫火耗。
自明中叶赋税折银以后,为便于计量和运送,州县要将纳税人所交的零碎银两熔铸成银锭,在销熔过程中不免有损耗,必须酌量加征,这就是所谓的“火耗”,或称为耗羡。
但耗羡的范围大于火耗,耗羡还包含雀鼠耗等,征纳运京的米谷,被雀鼠偷食损耗,称为雀鼠耗,这部分的损耗,同样也需由纳税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