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员也在年年增加,随着京察深入,民间政务事无巨细的报上来,上面也需要人处置,就需要增加相应编制。
前些年还会有人喊着冗官,现在没人说了,都喊着增加人手吧,太忙了。
六部扩大到八部,朝野上下都不满呢。
现在,八部要扩大到十六部了,确实权力分散了,问题是忙不过来啊,一个尚书,一天只盖章,盖一天都盖不完,还没处置政务呢,还需要讨论呢,早晨要上朝,还要入宫禀报,参与重大事件的决策,别说一个人,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所以,朝廷一致通过,景泰六十六年,增设八部,四寺,两院。
以后就是十六部十寺四院二十四司。
管制也要在基础上增设、增改。
像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教育部等等,全部都要单独成立部,还要增设副侍郎两人,就是有六个副侍郎了。
尚书是一正一副,左右两个侍郎,六个副侍郎,酌情可增设一个副侍郎。
内阁要补入阁臣,变成一个首辅,一个次辅,二十一个阁臣,总人数23个,单数的原因是方便投票表决。
一直以来,内阁里大事都是投票的。
让朱见漭把天下大事都看完,一天都能累死。
所以,他改进了帖黄,把重要大事要事汇总,缩写成四个字,提交上来,他用四个小时看完即可。
这一点他很像老皇帝,相信朝臣,只负责大事把关,大事拍板,其他的事几乎放权给阁部。
朱见淇则不然,大事小情都想抓在手里,不懂得抓重放轻。
但他还算勤勉,每日看奏疏时间在八个小时以上,却还看不完,哪怕再加八个小时也看不完的。
朱见漭可就比不了他了。
他看一会就烦躁,勉强看个四个小时,基本都丢给朱佑梐来看,他在宫中呆的蛋疼,居然弄一匹马,在宫里面骑。
他的王妃早就死了,这些年也没立王妃,在商国时就没人管得了他,一群妾室,都没儿子,谁敢说他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将紫禁城里圈出一块跑马场,天天在里面跑。
到了大明,恶习不改。
结果被朝臣告到了老皇帝那里去了。
到了十月底,老皇帝身体见好,正在殿里溜达,朱见漭过来请罪。
“嘿,大明和你的商国不一样吧?”朱祁钰倒没怪罪他。
“爹,儿子从小就不安分,这些年驰骋疆场,最烦的就是在这深宫里坐着,那些言官明知道儿子的性格,还上疏弹劾儿子。”
朱见漭扶着他爹,嗤笑两声:“不就是想试探儿子的心意嘛,也想看看您,是包庇儿子我,还是向着朝臣。”
他太了解他爹的性格了,这点小事他爹都不会放在心上。
“收收你的野性吧。”
朱祁钰道:“言官敢试探,说明你的商国军队已经靠不住了,之前朕就问你,你的路该怎么选,该做出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