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小说网

四月天小说网>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76章 医药释奴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动摇初一快乐(第9页)

第376章 医药释奴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动摇初一快乐(第9页)

但只要考上举人,不愁找一份工作,大明人才井喷,人才不特别缺,但藩国缺人才呀,他们可以去藩国做官。

科举以景泰二十五年划分。

景泰二十五年以前,大明科举是维持古代科举制度,变革不多。

但之后,科举难度翻倍增长,景泰五十年之后,科举难度,是以前的百倍。

杀出来的都是全才。

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无一不通,本国历史、外国历史,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全都得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械记忆的根本就没用,题目出得特别诡异,角度刁钻,若不了解透彻,很有可能掉进坑里。

对于科举出题,皇帝虽没有发言权,但是要过目的,皇帝不满意,直接罢了官职。

景泰四十一年,春闱。

出题人出的题目,过于机械化,皇帝事后看完试卷,直接免了出题人的官职,重新出题,重考。

当时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直说这样的庸才,抓紧滚出朝堂,这等庸才如何治国?

皇帝虽没受过正统皇帝教育,但他从小就读书,这些年奏疏一份没落的看完,肚子里总有几分墨水的。

自己不会写诗,但诗文好坏还是能看出来的。

从那之后,题目变得更加灵活、刁钻,甚至得用诡异来形容,把考生难得想吐血。

而这,恰恰是皇帝需要的,需要人的应急能力,身居高位的官员,很重要的一条是急智。

皇帝喜欢诗词,太子妃精通诗词,每次有宴会,皇帝就会把太子妃诏来,吟诗一首。

还出资为太子妃办了个诗词比赛,每一首诗词他都看了。

他经常感叹,大明为何没有李杜那样的诗才啊。

当时首辅王竑,跟皇帝说,大唐诗人如此多,因为写诗和政治挂钩,会写诗的人就能当官,所以文人挖空心思写诗。

如今大明,以经义为重,所以文章写得好的比较多,诗词并不擅长。

景泰四十四年科举。

增加了一道题目,写诗词,限定题目,现场做一首诗,题目分值不高,也是官方鼓励民间读诗写诗。

皇帝迫切希望大明能重现唐宋诗词盛况。

说实话,皇帝看不上外国文学。

那都是打油诗,现代话,没意境。

民间是一边读一边鄙视,这东西确实登不上大雅之堂。

甚至,民间老学究认为新文化运动,和外国文学有直接关系,扬言封禁外国文学。

皇帝并不反对各国文学,都是好东西,多学点总没坏处。

但他还是喜欢古诗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