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考虑的却是政治问题居多。
缩短距离,是国之大事。
“陛下,您的意思是,再开一家国企?”王复可不想白给民间资本好处。
“说实话,自行车是第一个创造难,模仿却容易。”
朱祁钰道:“朕也不打算藏着掖着,鼓励民间资本从业,增加民间就业机会,是朕的初衷。”
“但朕这些年投巨资研发,并不容易,朕也需要一笔回笼资金。”
自行车普及,黄包车应运而生,手推车、三轮车也该出现了。
这一块市场庞大。
皇帝以及国企是吃不下这么庞大的蛋糕的。
那么就分割出去。
让自行车快速普及,又能快速抢占其他市场,先吃第一口,然后把资金投入更重要的蒸汽机当中去。
“陛下,这不划算吧。”王文觉得很亏。
“王尚书。”
太子开口:“这自行车市场庞大不假,但容易仿制,技术含量不高。”
“陛下的意思是,放手让皇子们参与营销,做一次生意。”
没错,皇帝要历练皇子。
让皇子们设身处地地做一次生意,看看能赚多少钱,也培养这方面的爱好。
朝臣翻白眼,您是把皇子当牲口使吧?
皇帝决心已定,就是要快速推广,少赚点也认了。
这个项目,太子主抓。
皇子们亲自下场经商,引起民间热议,骂声居多,有的老夫子甚至绝食自杀,留遗言说大明没救了。
但自行车推广并不顺利,相反黄包车、三轮车,销售最好。
毕竟这年代人节省惯了,让他们掏几百块买一辆自行车,纯属蛋疼,反倒黄包车、三轮车是能赚钱的,价格又不贵,自然愿意买了。
事后,朝臣居然佩服皇帝的先见之明。
广阔市场都是皇帝吹出来的,自行车推广到市场上去,叫好不叫座,看得人多买的人少。
皇帝呢,却提前收回了成本,把成本转移给了下层经销商,他赚得盆满钵满,自行车销售好赖,跟他都没关系了。
李秉咂舌:“皇上这次,估计赚了几千万,若再卖不出去,明年就得有几十个巨商破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