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是这样,项忠、李秉、韩雍三人,都彼此不服,都觉得我功劳更大。
欧信和李震争功,都闹到中枢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以王越的能力,早就应该打完了,迟迟打不下来,就是明军内讧严重。
换做于谦来打,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了。
于谦能镇住所有人。
“所以呀,大明在西疆很难再有突破了。”
朱祁钰十分懊恼:“但并不意味着大明要放弃西面的疆域,朕的儿子们,要分封过去。”
“该打的仗还是要打,该移民还得移,只是变成封国而已。”
毗邻大明的封国,要挑没出息的皇子封。
一来是保护,二来是保证他们不会蚕食大明疆土。
“陛下圣明。”项忠退下。
李秉也不敢多言。
皇帝说的对,于谦没了,没人统帅这些骄兵悍将了,只能各自为战,大明也无力打一场国战了。
“说回大明吧。”
“国内人口八个亿,自行车就需要八亿辆,现在一辆自行车成本价是120块,售价是500块。”
“利润少说200块。”
“世界上呢?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自行车?”
“这是多大的市场啊!前景无比广阔,一片蓝海。”
一说自行车,朝臣都热议起来。
这东西军用民用价值极高,关键大明道路平坦,天然具备自行车行驶的道路环境。
“朕为了打开自行车销量,才办了这场全球运动会。”
朝臣翻白眼,您就是为了自己热闹。
“外夷看到自行车,肯定会多下订单的。”
“而现在自行车品牌只有三个,工厂规模也不大,这远远无法满足市场规模。”
“朕打算竞标,完成工业化流水线式生产。”
“快速普及市场。”
其实,对资本而言,快速市场普及,无法利润最大化,普及越慢,赚得越多。
皇帝考虑的却是政治问题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