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周衍也巧妙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外界展示国安研的研究实力和政策影响力。
他选择性地参加一些高规格的、有影响力的内部研讨会和政策吹风会,在会上发表一些经过精心准备的、掷地有声的观点,引起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他还通过一些特定的渠道,将国安研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以“内部参考”或“专家建言”的形式,呈送给相关的决策部门和领导同志。
这种“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的策略,反而让国安研的研究成果,更具神秘感和权威性。
渐渐地,京城核心圈内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国安研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研究水平之高,政策建议之准,已经隐隐有超越那些老牌智囊机构的趋势。特别是那个年轻的常务副主任周衍,更是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奇才”,“国家未来的战略设计师”。
这些赞誉,自然也引起了那些试图打压国安研的势力的警觉和不安。
他们发现,自己那些“软抵抗”的手段,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周衍和他的国安研,反而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跑越快,越飞越高。
而真正让局势发生逆转的,是一次由“一号首长”亲自主持召开的,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应对策略的最高级别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周衍代表国安研,就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保持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以及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政策组合拳。
他的发言,逻辑清晰,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建议精准,直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痛点和难点,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一号首长”在听完周衍的发言后,龙颜大悦,当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明确指示,要将周衍提出的这些政策建议,作为下一步制定相关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这个“最高指示”,无异于给了国安研和周衍最直接、最有力的“背书”!
消息传出,那些曾经试图给国安研“下绊子”的势力,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知道,周衍和他的国安研,已经成功地“上了天听”,其地位和影响力,已经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撼动的了。
如果再继续进行无谓的“内耗”和“暗斗”,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可能会引起最高领导的不满,甚至引火烧身。
识时务者为俊杰。
很快,那些曾经对国安研“敬而远之”或“软抵抗”的部委和机构,开始纷纷转变态度,主动与国安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
国安研在工作中遇到的那些“不大不小的阻力”,也如同冰雪消融一般,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衍,用他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决心,以一场漂亮的“阳谋”,成功地化解了来自内部的暗流,赢得了这场“智囊团内斗”的最终胜利。
他也再次向所有人证明了,在真正的实力和成果面前,任何形式的阴谋诡计和潜规则,都将不堪一击。
国安研,这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超级智囊团”,在周衍的带领下,也终于摆脱了所有的束缚,开始在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耀眼的作用。
而周衍本人,也因为这次的成功“破局”,其在京城核心决策层的影响力,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等待他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更加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