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应对外部挑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在神州大地上吹响了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冲锋号。
周衍和他所主持的国发院,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强国”战略中,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顶层设计的参与者和核心方案的贡献者,更在后续战略的细化、落实和督导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操盘手”作用。
一个高级别的“国家科技发展协调机制”很快成立,由国家最高层面直接统筹,汇集了各关键领域的负责人。而周衍,则以其在战略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刻理解,被破格任命为该机制执行办公室的核心负责人之一,具体负责协调和推动各项战略举措的落地实施。
这个任命,再次彰显了决策层对周衍的高度信任和倚重。
他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和更广阔的平台,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参与到国家科技发展的顶层决策和战略执行之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衍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伟大事业之中。
他频繁地穿梭于各大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之间,调研情况,听取意见,协调资源,解决难题。
他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战略研讨会和政策说明会,向各个层面解读顶层的战略意图,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他还亲自带队,深入到一些处于科技攻关最前沿的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与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鼓舞士气。
在他的强力推动和精心组织下,“科技强国”战略的各项举措,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基础研究投入大幅增加。国家财政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的投入,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一批新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前沿科学中心相继成立,旨在攻克那些长期困扰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难题。
——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速。在半导体、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国家层面组织了多项“悬赏攻关”式的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旨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赋予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制度障碍,被逐一破除,一个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空前。国家层面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面向全球招揽顶尖科学家和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加大了对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科技强国建设,储备了雄厚的人才力量。
——国际科技合作拓展新局。面对M国的技术壁垒和产业链割裂的图谋,华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拓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包容、互利的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在周衍和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华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些长期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