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当周衍结束他最后的陈述时,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不仅是对周衍精彩汇报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团队研究成果的高度认可。
“周衍同志,你讲得很好!”首席领导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你们的这份研究报告,很有新意,也很有深度,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周衍,问道:“我注意到,你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了要警惕‘技术异化’和‘数据鸿沟’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强调在推进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你能不能再具体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好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效率提升与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也极具考验性。
周衍略作沉吟,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领导,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反复思考和讨论的重点。我们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在推进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来说,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伦理规范。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伦理审查,确保技术的应用不会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会加剧社会不公。”
“第二,要大力弥合‘数字鸿沟’。要加大对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共享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不是被时代所抛弃。”
“第三,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在利用大数据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必须严格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数据、侵犯隐私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统一的领导。要充分发挥我们体制集中力量、协调各方的优势,确保现代化治理的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周衍的回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考量,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政策研究人员的深厚功底和战略远见。
首席领导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说得好!说得非常好!”他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周衍同志,你虽然年轻,但看问题很有深度,也很有大局观。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这番话,无疑是对周衍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最高期许!
会议室内的其他领导,也都纷纷向周衍投来了赞赏和肯定的目光。
周衍知道,自己这次,算是真正地在最高决策层面前,“挂上了号”。
他在政策研究领域的道路,似乎也因此而打开了一扇更加光明的大门。
然而,他也清楚,更高的期望,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严峻的挑战。
未来的路,还很长。
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戒骄戒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