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在“一号首长”面前的精彩汇报,以及所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和战略远见,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京城的核心政治圈内,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涟漪。
“中央政策研究室出了个了不得的年轻人!”
“听说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副局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独到见解!”
“‘一号首长’亲自点名表扬,前途不可限量啊!”
各种关于周衍的议论和传闻,开始在不同的圈子内流传。
他的名字,以及他所主导的那份关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研究报告,成为了京城政坛和理论界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一时间,周衍声名鹊起,炙手可R。
曾经对他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同事们,此刻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态度也变得越发恭敬和友善。
局长郭立民,更是彻底收起了之前的那点小心思,对周衍言听计从,甚至在一些重要的局务会议上,还会主动征求周衍的意见。他知道,周衍这颗新星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与其继续暗中较劲,不如顺水推舟,搞好关系,说不定将来还能沾点光。
而来自其他中央部委和研究机构的“橄榄枝”,也开始纷纷向周衍抛来。
一些重要的政策研讨会、高端论坛、甚至是一些涉密的内部咨询会议,都开始邀请周衍出席并发言。
一些与国家治理、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相关的国家级重大课题,也开始主动邀请周衍参与,或者担任专家组成员。
甚至,还有一些掌握着重要权力和资源的“大佬”级人物,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周衍示好,试图与这位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众星捧月”和各种诱惑,周衍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或者迷失方向。
他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
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认可,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站在了国家发展和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契合了中央高层对于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
鲜花和掌声,固然令人愉悦,但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就会让人迷失自我,甚至引火烧身。
因此,周衍在处理这些纷至沓来的“橄榄枝”时,显得异常谨慎和理智。
对于那些真正有助于提升自己理论水平、拓展自己视野、或者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他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
但对于那些带有明显功利色彩,或者可能将他卷入复杂人事纷争的“应酬”和“站队”邀请,他都巧妙地予以婉拒,或者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他始终牢记着秦岸的嘱托——京城的水深,凡事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