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呼毕。
赵祯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只见包拯率先出列,“陛下,臣有事启奏。”
“包卿有何事?”
“回陛下,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兴办大大小小的作坊,百姓生活日益丰富,然而木柴、石炭、石油等资源消耗也日益增加。”
“这些资源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开设作坊,对环境污染极大。”
赵祯听罢,点了点头,“包卿所言极是,作坊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烟雾,不但影响健康,还影响气候,可国家要发展经济,又不能不修建作坊,包卿可有解决之策。”
“是的陛下。”包拯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在技术上革新,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力、水力以及太阳能。”
“臣决定举全国之力,在长江上游地段水流湍急的地方修建发电站,为工厂提供电源。”
“以电力替代石炭,这便是臣以前和陛下所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乃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群臣闻言都你看我我看你。
用水来发电?
这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可又不敢当面质疑!
赵祯道:“包卿有几成把握?”
“臣有十足的把握!”包拯信誓旦旦道,“陛下,只要水电厂能修建成功,大宋国力将再提升一个台阶。”
其实水电站的事情,包拯早就解释过。
至于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等电力产品,两年前,包拯也在系统的帮助下,已经研制出来。
勋贵士大夫们,早已经用电灯来照明。
不仅如此,国营企业也在积极打造电动机,并且打造了几家火电厂用于发电。
“不知要多少银子?包卿可有估算过。”赵祯问道。
“臣初步估算,大概需要四亿两白银。”
什么?
四亿两?
听到这个庞大的数字,群臣都炸毛了。
就为了一个水力发电站,花费如此巨资,代价未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