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军屯兜底,曹昂是会受很大掣肘的。
不过军屯的政策,不是说一成不变的。
人在处在朝不保夕下,只要有口吃的,能叫一家老小不颠沛流离,那么就非常满足了。
但是承平的时间长了,都不说十年八年了,三五载,甚至是更短,这人的想法就会跟着改变。
所以涉及军屯的征收,这个比例是需要调整的。
这也是曹昂愿意叫诸葛亮,从贾诩手里接管军屯诸事的原因之一。
这些更为细微的调改,需要一个较真的人来亲抓。
毫无疑问,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
“子扬所提大计的前景,某是能看到的。”
曹昂撩撩袍袖,向前探探身,看向刘晔道:“不过对于此计,征东将军府诸君所提,某也不能不考虑,毕竟这是需要一笔极大的开支,关键这笔开支,不是三五载,这可能是十年八年,甚至是更久的。”
刘晔的内心紧张起来。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公子所虑极是。”
刘晔低首道。
如果能在三五载内就见效,或许就不是这样了。
可偏偏这是不可能的。
“其实对于子扬而言,这个前景,不能只叫某看到,更应叫四州治下的更多人看到。”曹昂话锋一转,叫刘晔猛然抬起头来。
在刘晔的注视下,曹昂伸手道:“对于特别债券,子扬应不陌生吧?”
刘晔重重点头。
虽说他这些年,很少在襄阳待着,但关于襄阳掀起的种种,他是知晓的。
一个是他在各地听到的。
一个是他能定期收到邸报。
毕竟刘晔是曹昂定的军师副中郎将,牵扯到征东将军府层次的事务,刘晔是有权知晓的。
“公子的意思,是征东将军府对外颁售一批特别债券,以用于水利整饬及建设上?”刘晔不确定的说道。
“为什么不行呢?”
曹昂淡淡一笑,“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只要是有利可图,某坚信肯定会有人参与其中的。”
“一批长期的特别债券,专司水利整饬及建设大计上,只要这个利钱够诱人,还是会有人心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