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地方官员对于‘京官’,心态也颇为复杂,既有敬畏,也有提防,更有暗中的较量与不服。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能不能给地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不能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若只是顶着光环下来指手画脚,却不接地气,不能为地方利益代言,那只会招致普遍的反感和抵制。强龙不压地头蛇,并非虚言,而是无数次政治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周凯相比于这些人来说,还是太年轻了,他把地方政治看得过于简单化,也高估了自己‘京城背景’在江州这种地方的威慑力。
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履历和身份,文兴海等人多少会投鼠忌器,给他这个面子,不会深究。
殊不知,在地方主官眼中,维护地方的稳定和发展,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挑战,以及推动自己看重的议程,才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所谓的‘面子’,在核心利益和重大责任面前,往往一文不值。他这种将京城经验简单移植到地方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让他对眼前的局势产生了误判。
文兴海听完周凯的解释,脸上的线条并没有舒缓多少。他转向陆江河。
“江河同志,周凯同志说的这个情况,具体是怎么回事?真有这样的沟通误差吗?”
陆江河站直了身体。
“市长,关于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的前期材料准备工作,自议题初步确定以来,我确实多次安排市政府办公厅的同志,其中主要由李珂秘书负责,与周市长办公室以及市环保局方面进行对接和催办。”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先后数次通过正式函件、电话以及当面拜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要么是周市长公务繁忙,行程紧张,难以安排时间听取专项汇报或审阅材料。”
“要么是环保局方面以材料涉及部门众多、数据尚在核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搪塞,未能按时提供符合上会要求的翔实材料。”
“具体的对接过程,包括每一次沟通的时间、对象、内容以及对方的答复,李珂同志那里都有详细规范的工作记录。市长,您可以随时调阅,也可以直接询问李珂同志。”
文兴海的目光在陆江河和周凯之间扫过,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紧张。
他还未开口,周凯已经按捺不住了。
“市长,陆秘书长这么说,我就不能完全认同了!我什么时候对这项工作避而不见了?黑臭水体治理是市里的重点工程,我比谁都清楚它的重要性。环保局那边的工作节奏或许存在一些问题,材料报送不及时,我会督促他们整改。但现在把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我头上,这不合适吧?”
“至于李珂同志的工作记录,那也仅仅是她单方面的陈述和记录,具体沟通时的语境、细节,以及是否存在信息传递的偏差,恐怕也只有当事双方才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