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传世89年,总共有十一个皇帝,但是除了忽必烈与最后一个元顺帝之外,其他九个皇帝加起来,在位时间不到四十年。
所以,无论是铁穆耳还是海山,即便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也不过是匆匆过客,不值一提。
此时越过铁穆耳,立海山为太子,多少出乎了甄鑫的意料。
虽然铁穆耳此时已经在四川打得风生水起,而且逼近成都,若无外力干涉,想来成都指日可下。
但是四川这个地方,打进去不容易,一旦进去了想打出来更难。
想来忽必烈对于铁穆耳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无论是他打下成都后,顺长江直下江南,还是重新向北杀入陕西、甘肃,都已经不可能。
立海山为太子,一方面是想以此重聚北地几近溃散的人心,给那些依然死忠的大元子民一点可能的希望。另一方面,想必忽必烈是再也拖不下去。
油尽灯快枯!
此时对于江南来说,最好的选择应当是直接绕过被黄河淹了大半土地的河南,进逼河北。趁着朝廷人慌马乱之际,一举攻下大都。
但是,甄鑫却不能无视在大水之中挣扎的数十万河南百姓。
更不能假装不知道可怜的大舅哥受到牵连而命丧黄泉。
带着高宁与二朵泛舟北上,抵达开封时,已是七月初时。本该等待收获的涡河两岸,却是满目疮痍。
如同大地之上,长出一块块令人恶心的疮疖。
日月岛军在第一时间内,便投入了五六万的赈灾部队。一边救人,一边与各地官府合作,免费提供粮食开设粥棚。
合作的条件只有一个,城中不得有任何的畏兀儿人与蒙古官员。
每地的粥棚有两种,一是勉强可以糊口的稀粥,只供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与十岁以下的小孩。其余人,只要有力气干活,便可以吃到杂粮干饭。
于是,在最快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灾民都被组织起来。或者参与救灾,或者照顾伤者,或者挖渠泄洪,或者开始补种些杂粮作物。
开封城外,这样的粥棚设了十余座。
并有临时搭起的木舍供灾民们暂时居住。
失去亲人、失去土地、几乎失去了一切却在这场灾难中得以苟活的灾民们,多少恢复了些生机。
死者已逝,生者如斯。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挣扎求活的百姓,总是以这样的安慰来熬过一个又一个的灾难。
他们甚至不会去琢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灾难发生,更不会奢求有人会为他们去鸣不平,乃至为他们报此血海深仇。
只要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