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操控着工作臂移动自己的脑袋,让自己的脊椎对准一台测试用义体的脊椎接口。
向山最近几日的休整,就是为了等待这一条新的脊椎成功接驳。
向山之前用的脊椎,是在新大陆一个绿林山寨搜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很强的配置。在硬接神速王一击之后,那根脊椎就受损严重。
在那之后,又吃下了大量的核辐射。
而挽救向山大脑的手术,也需要操作空间。
再加上主持手术的科研骑士也坦言,挽救那一根脊椎需要额外的药剂与工程,以侠客现有条件,那还不如重新换一根。
因此,在救治过程中,那一根脊椎就被摘除。
脊椎是一种性价比相对较高的运动中枢数据线,自带一个与大脑兼容性极佳的硬件协议。最为重要的是它极为易得。
在早期义体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义体设计基本都保留了脊椎——21世纪末人类还造不出大脑兼容性、带宽与造价三个维度上都如此平衡的产物。
义体也是围绕“保留脊椎”而设计的。
人类在这个方向上积累了相当丰厚的底蕴。除非技术出现了重大革新,使得无脊椎的结构在大多数领域取得重大优势,不然这种设计会一直保留下去。
现在也确实是这样。除开少数有特殊需求的义体之外,大多数在设计时都预留了脊椎的槽位。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研发的方向。
向山这一条就来自松鹤骑士团——据说去年在被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六龙教恐怖分子搅闹一通之后,松鹤骑士团死了副团长等科研骨干,又被阿耆尼王搜捕一轮,自然是每况愈下,不得不利用自身技术储备接一些高级武官的订单来获取资源与人脉。
而这一条脊椎据说就是高级武官的订单,碳纤维陶瓷制作多孔结构的基底,先铺设一层成骨细胞,用药物使得骨质快速生成,然后再填入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分化。
而以现代的技术,剩下的部分就都属于“最后装配”的阶段了。复制移植受体的遗传信息,将之转录进入神经细胞,或者直接将产生的蛋白质镶嵌到细胞膜表面,以绕过脑部的免疫反应。
等待脊椎的神经与脑干生长为一个整体之后,一切就都完成了。
而生命熔炉骑士团则提供了另一种药剂,可以命令永久细胞以正常的形态生长。
仔细想想,这些全都是六龙教的技术储备呢。
顺带一提,碳纤维陶瓷的作用是抵御电磁脉冲转化为机械波。据说这一款产品的卖点就是这样,脊椎的骨骼主要部分不会将电磁脉冲转化为机械波。
与此同时,骨骼内部预留的细小空腔,也可以通过吸收、散射来抵消一部分次声波。
据说骑士团将这个设计作为卖点,只不过设计者跟目标用户好像都不大相信这个功能真的有用,毕竟一重天义体,脊椎都埋得很深,电磁防护也极强,很少有电磁脉冲被打进这种深度的案例。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武者第一时间应该考虑的就不是什么次声波了——这在正常情况下就意味着义体全面失守了。
只能说,朱安雷宾确实死得有点特殊。
在那一战之后,向山又经过了一段修养,现在终于不再是遥控一具仿人体机器人,而是重新获得了义体。
这一条脊椎基底是完全人造的,虽然形状很接近天然的,但是任谁都能看出它上面的工业设计风格。这一条脊椎的每一节上都预留了电子接口,可以与绝大部分义体最大效率交互。
陶恩海的声音从向山脑海之中传来:“向山,这一次我们是追求性能极致,所以没有再给脊椎额外增加动力部件的余地了……”
“为什么还要强调第二遍?我之前就表示过吧,这一次确实不需要了。”
陶恩海仿佛被噎着了一样:“说实话老板,你这样我真的很不习惯。你还是嘴硬一点吧——自从你跟英格丽德被约格莫夫逼着参加脊椎爬行大赛之后,你就执拗地给自己脊椎安装独立的动力……”
“我觉得它应该起到作用了。”向山道,“虽然不记得具体过程了,但我敢肯定,我的脑袋能在约格莫夫手下滚进缓冲材料区,全靠这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