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明确表示将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加入新成立的“整顿办”,并暗示这是展示能力、接近核心领导的绝佳机会,还提及了相应的专项津贴和绩效奖励。
诱饵已然抛下,鱼饵很快咬钩。
消息一出,尤其是在旅游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立刻引起了暗流涌动。
那些心里有鬼、或是急于寻找新靠山、或是想打探风声的人,纷纷活动起来。
旅游局资源开发科的副科长赵立就是其中之一。
他之前与落马的钱局长关系密切,负责的多个旅游项目都存在疑点,举报信里他的名字多次出现。
看到通知后,他异常积极,四处找领导、托关系希望能进入“整顿办”。
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的队长王猛也是如此。
他负责旅游市场的执法稽查,却与多家被投诉的“特产店”关系暧昧,举报信称其存在“放水养鱼”、收受好处的问题。
他也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想挤进这个临时机构。
他们的“活跃”和“积极”,都被张建南安排的暗哨一一记录在案。
几天后,经过“严格筛选”,一份包括赵立、王猛在内的八人抽调名单正式公布。
这些人暗自窃喜,以为自己成功打入了“内部”,获得了打探消息甚至影响决策的宝贵机会。
在整顿办工作的头几天,他们表现得异常勤勉,实则千方百计地打探核心消息。
他们的“努力”很快收到了“回报”。
由于工作需要,他们先后接触并私下复印了一份尚在保密阶段的《首批重点督查企业名单》和一份《联合执法行动内部实施方案》。
这份名单和方案,对于名单上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绝密情报。
赵立和王猛自以为找到了向背后金主邀功请赏、换取保护的绝佳筹码。
他们分别迫不及待地联系了与自己利益勾连最深的旅游公司老板和特产店老板,约定在自以为隐蔽的私人场所进行交易。
然而,他们的一切行动,早已在纪委的严密监控之下。
就在赵立在一家茶楼的包间里,将藏着机密文件的信封推给一位旅游公司老板,对方同时将一个信封推回来的时候——
就在王猛在停车场自己的车内,将手机拍摄的文件照片展示给一位商户,对方点头递过一个厚实牛皮纸袋的瞬间——
纪委的调查人员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赵科长,好兴致啊~”
“王队长,好巧啊~”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
赵立和王猛当场面如死灰,浑身瘫软,连辩解的话都说不出一句,就被直接带回了纪委办案点。
在纪委的谈话室里,面对无可辩驳的现场抓获证据。以及张建南凌厉的审讯攻势,他们心理防线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