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是绝对的主角,轰鸣着穿梭不息,后座常常载着整筐的鱼货。
临街的店铺招牌密集,多是加工渔具、修补渔网、贩卖柴油机油的小店,空气里混合着鱼腥、机油和路边油炸小吃的复杂气味。
一些新建的、贴着闪亮瓷砖的“洋楼”夹杂在传统红砖厝间,显得有些不协调,昭示着商品经济对传统乡村的冲击。
路边摩托车修理铺里摞得像小山一样的旧轮胎圈,电线杆上层层叠叠的纸质广告,“高仿弯岛电子元件”、“进口洋烟批发”的字眼用红油漆写着,简单粗暴。
一个小型加油站外的空地上,突兀地停着几辆油罐车,车身锈迹斑斑,底盘却带着新鲜的水渍。
几个穿着花衬衫、沙滩裤的年轻男子坐在路边小店前喝茶,眼神却不断来回打量着路上的车辆。
车子又在一处路口颠簸了几下,发出沉闷的声响。
李乐的目光被远处港区方向隐约可见的几个简陋小码头吸引,海水在夕阳下泛着奇异的彩色油光。一丝警觉和好奇,无声地沉淀在心里。
又在车上晃荡了半个小时,“合口镇”三个斑驳的红字终于出现在前方破旧汽车站的牌子上。
课题组五人在车老板的喊声里,拖着大包小箱的行李下了车,扑面而来更加浓烈混杂的气味,海鲜市场的腥咸、海风带来的粘稠湿热、路边大排档炒锅里翻滚的葱蒜辣椒香。
镇中心主干道不宽,两侧是些三四层的楼房,一楼大多是店铺,卷闸门半开半闭,除了常见的杂货店、小吃摊、海鲜排档,李乐捕捉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繁荣”痕迹。
写着“专供岛货”的烟酒店,玻璃柜台里醒目地摆放着包装精美、印着繁体字的“长寿”、“宝岛”等品牌的香烟,一块画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国外品牌香烟盒图案,万宝路、555、健牌、柔和七星。。。。。应有尽有。价格远低于正常进口货,店门口随意堆着一些印有外文的空纸箱。
一些不起眼的汽修店或五金店门口,竖着简陋的牌子,写着“弯岛脚盆原装摩托汽车配件”、“进口电子元件”,店里灯光昏暗,货品摆放杂乱,老板警惕地打量着路人。
通往码头方向的岔路,能看到挂着“××润滑油经营部”招牌的小门面,但门口停着的却是改装过的、油罐锈迹斑斑的小型货车,空气中飘散着浓重的成品油味道,一拨人正扯着粗大的软管儿装车。
路过一个水果摊,“弯岛莲雾”、“释迦”、“芒果”的招牌格外醒目,价格不菲。
李乐走到一个摊点,拿起一个包装精美的莲雾细看,产地标签贴得歪歪扭扭,印着模糊的“屏东”字样。
摊主见他是外地学生模样,立刻热情地推销,“后生仔,尝尝啦,对面刚过来的,零关税,好甜的啦!”
李乐对摊主笑了笑,讨价还价的买了几个莲雾。掏钱结账的时候,又瞥见几个赤膊上身的汉子蹲在巷口抽烟,摩托车就停在店旁,后座上捆着沉重的蛇皮袋、
袋口隐约能看到白色塑料壶的口子和缠绕的电线。其中一人无意间对上李乐的目光,眼神迅速变得警惕而探究。
头一低,交钱跟上梅苹。
梅苹正和姬小雅讨论着宗族祠堂的空间结构与象征权力,神情认真而纯粹,显然还未察觉到这些景象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一幅看似热闹繁荣,却暗流涌动的市井图卷,更没闻到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擦边球”气息。
这看似平静的合口镇,远比想象的要深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