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充足的药材,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有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只要不犯蠢、不自乱阵脚,哪怕守个三年五载,李登平都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当然,最大的功劳应属二十尊威远炮。
城外敌兵几乎个个带伤,每个人体内或多或少都埋进数颗小铅弹。虽然短时间之内,战力似乎没有太大影响,但只要等到渗入肌骨之内的铅毒发作,城下兵马便会是一堆任人宰割的刀头活鬼。
金牛道失守,危及成都,李登平只好绝了出城反攻的念头。他必须珍惜每一兵每一马,轻易不能损失,以准备应付西北官军的大举来袭。
最终能否守得住汉中,最终还是得看初战告败的西北明军,是否还有雄起的可能。
临洮城头。
看着城外的兵马,铁穆耳紧皱眉头,眼中阴翳如墨。
让铁穆耳恼火的并非是西北明军的三万兵马,而是五千气势昂扬的吐蕃兵!
在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的时候,吐蕃骑兵早已落幕。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够强悍,而是由于吐蕃内部数百年的纷争,将本就数量不多的吐蕃骑兵几乎消耗殆尽。
高原之上,环境恶劣,普通牧民生活相当艰难。生儿育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道鬼门关。而且,家中好不容易长大的男孩,首先会选择去寺庙出家修行,其次才可能加入军队。一旦战争来临,许多没来得及传宗接代的男人,便会让高原上本就少得可怜的人口,变得愈加地旷人稀。
同等兵力之下,若是正面接敌,蒙古骑兵未必就会是这些吐蕃兵的对手。更何况,现在的蒙古骑兵,又怎能与当年的铁骑相比?
这倒也罢了。
让铁穆耳觉着疑惑的是,为什么吐蕃兵会与西北明军一起,攻打自己?
是谁把这些吐蕃人带下了高原?
难道乌思藏出现了自己不知道的动乱?
长期以来,为了对吐蕃地区形成有效统治,朝廷一方面扶持萨迦成为吐藩实力最强的教派,另一方面却也允许其他教派存在并同时在中原与草原发展他们的势力,以此牵制萨迦。
如此,在吐蕃忙于教派之争的时候,忙于疯狂扩张而需要大量僧侣的时候,便永远不会形成一支强悍的部队。
有五千吐蕃兵,三万明军何止是如虎添翼。
出城野战,铁穆耳已经没了任何的胜算!
可是困守于此,又如何能让敌兵退去?
更何况,自己只剩下了一万兵马,周边再无可以调用的兵力,仅凭一座本就残破的临洮城,又能守住多久?
连续数天,铁穆耳只觉胸闷难耐,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天夜里,有信使终于突破城外的敌兵,送入两份情报。
一份来自川北,这支部队已经自金牛道顺利攻下剑门关,成都指日可下。
大喜之余,铁穆耳又拆开另一份来自上都的情报。
“上都被攻破,王子被活捉……”
“噗!”
一口郁积于胸的鲜血,终于狂喷而出。铁穆耳直挺挺地栽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