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下定论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切切实实的证据!是苏某查过之后,摆放在公堂之上,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的铁证!”
苏凌的声音带着一种浩然正气,在空旷的厅堂中回荡。
“现在就想为这份名单上的人盖棺定论?为时尚早!也只有等苏某逐一察查过后,谁黑谁白,谁沾雨露谁受雷霆。。。。。。自会见分晓!”
他最后冷冷地瞥了丁士桢一眼,语气疏离而决绝:“此事,无需丁大人再多言费心了!”
这番话,如同最终的通牒,彻底堵死了丁士桢试图混淆视听、蒙混过关的所有退路!也明确宣告了苏凌绝不会按照他们设定的剧本走下去的决心!
丁士桢听苏凌如此说,脸上顿时显出十分无奈的神色,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还想再劝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叹,摇了摇头,缓缓地、仿佛失去所有力气般坐回椅子上。他目光有些空洞地望着前方,似自言自语般低声喃喃道:“既然苏大人心意已决,铁了心要查。。。。。。那丁某。。。。。。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多说无益,反而惹大人厌烦。。。。。。丁某。。。。。。只盼着苏大人在察查之事上,能一切顺利,少些波折吧。。。。。。”
他顿了顿,话锋却又小心翼翼地转了回来,脸上堆起诚恳的、甚至带着几分卑微的困惑,望向苏凌。
“可是。。。。。。苏大人。。。。。。您方才问及丁某的‘价值’,问及丁某手中有什么‘筹码’。。。。。。这。。。。。。丁某愚钝,思前想后,实在。。。。。。实在参不透其中玄机啊。。。。。。”
他摊开手,一副真心求教的模样:“苏大人您能否。。。。。。能否不吝赐教,明白地告诉丁某。。。。。。您究竟想要什么?究竟需要丁某做些什么,才能算是丁某拿出了足够的‘诚意’?也好让丁某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才能求得一线生机啊?”
苏凌闻言,脸上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神情,仿佛丁士桢的焦急与困惑全然与他无关。他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开口说道:“丁尚书。。。。。。你我都是明白人,又何必总是绕着圈子说话呢?”
他的目光淡淡扫过丁士桢,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穿透力:“此次苏某奉天子圣旨与丞相钧旨,千里迢迢,从渤海战事前线返回这京都龙台城。。。。。。真正要察查的是什么事,这件事又究竟牵扯到了哪些人、哪些陈年旧账。。。。。。恐怕这天下间,但凡稍稍关心些朝局时政的普通人,都能猜出个七八分吧?”
苏凌的身体微微前倾,虽然动作幅度不大,却带给丁士桢一股无形的压力。
“丁大人您。。。。。。宦海沉浮数十载,官居户部天官,掌天下钱粮赋税,消息何等灵通?人脉何等广阔?难道就真的一点风声都未曾听到?就真的一点都猜不出来苏某此行的真正目标?”
他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丝锐利,如同剥茧抽丝,直指核心。“还是说。。。。。。丁大人您其实心知肚明,却一直在刻意回避,一直在与苏某避重就轻?您明明知道苏某剑指何处,却故意绕开这最要害的一环,始终。。。。。。不愿,也不敢,触及那最关键的所在呢?”
丁士桢听到苏凌这番话,脸上那原本刻意维持的诚恳与困惑,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
他的眼神飞快地闪烁了一下,如同受惊的鱼,迅速瞥了苏凌一眼,又立刻掩饰般地移开,低头仿佛在沉思。
但仅仅片刻之后,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整个人的气质仿佛陡然一变!
先前那种走投无路的绝望、卑微的恳求、甚至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脆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风轻云淡的平静和一种久居上位者特有的稳如泰山的气度。
丁士桢的腰板似乎挺直了一些,声音也变得缓慢而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官腔十足的、四平八稳的调子。
“苏大人这话说的。。。。。。似乎有些强人所难,更有些。。。。。。没有道理吧?”
他轻轻捋了捋衣袖,动作从容不迫。
“察查京畿道,乃是天子圣旨与丞相钧旨明示的差遣。封您为京畿道黜置使,也是天子金口玉言亲封。我等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只需恪尽职守,遵照旨意办事即可。至于旨意背后的深意。。。。。。天子和丞相未曾明言之事,我等官位再高,又岂可妄自揣测?”
丁士桢刻意加重了“妄自揣测”四个字,脸上露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正直表情。
“苏大人,须知这‘妄自揣测圣意’。。。。。。往小了说是臣子失仪,往大了说,那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如今丁某自身已是泥菩萨过江,麻烦缠身,若是再加上这么一条。。。。。。呵呵,丁某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国法王章砍的呀!苏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他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完全将自己置于“谨守臣节、不敢逾矩”的道德制高点上,反而将苏凌的追问衬得有些“咄咄逼人”、“不循规矩”。
苏凌见他瞬间变换了神态语气,摆出这么一副公事公办、甚至反过来拿“国法王章”敲打自己的模样,心中不由冷笑更甚。
好个老狐狸!见软的不行,便开始跟我打官腔,讲规矩了!
苏凌脸上却并未动怒,反而淡淡一笑,那笑容看起来像是在夸赞,实则暗含机锋。
“丁尚书此言,真是。。。。。。振聋发聩,令人肃然起敬啊!看来这满朝文武,天下百官,真正能做到心中时时刻刻装着当今天子,装着国法王章,言行举止丝毫不逾矩、不僭越的。。。。。。除了丁尚书您之外,恐怕。。。。。。还真找不出几个人了。”
这话里的讽刺意味,已然十分明显。